妊娠合并贫血指孕期发生的贫血,常见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通过血常规等评估,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和铁剂补充干预,巨幼细胞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补充叶酸、维生素B干预,高龄孕妇和有特殊病史孕妇需特别注意,该贫血对孕妇有抵抗力下降等影响,对胎儿有生长受限等风险,需重视并通过合理措施干预及定期产检保障母婴健康。
一、妊娠合并贫血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妊娠合并贫血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贫血现象,常见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饮食中铁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多与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有关。
二、妊娠合并贫血的评估方法
1.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可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一般来说,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可考虑为贫血,同时还能进一步区分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于缺铁性贫血)还是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等不同类型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偏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降低;巨幼细胞贫血时MCV、MCH升高。
2.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等相关指标检测:检测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可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提示缺铁性贫血;检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水平,若血清叶酸<6.8nmol/L、维生素B<90pg/ml则提示可能存在巨幼细胞贫血相关缺乏。
三、妊娠合并贫血的干预措施
(一)缺铁性贫血的干预
1.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红肉中含有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丰富,还含有其他营养成分对孕妇有益。例如,每100g猪肝中含铁量较高,且其所含的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2.铁剂补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铁剂能有效纠正缺铁性贫血,但不同人群对铁剂的耐受性等有差异,孕妇使用铁剂时需关注自身反应,如有明显胃肠道不适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巨幼细胞贫血的干预
1.饮食调整:增加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的食物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有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柑橘类水果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主要有肉类、蛋类、奶制品等。例如,每周适当进食几次肉类和蛋类有助于补充维生素B。
2.叶酸和维生素B补充:根据缺乏情况补充相应的叶酸制剂或维生素B制剂,以纠正机体缺乏状态,促进血细胞的正常生成。
四、特殊人群妊娠合并贫血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能不如年轻孕妇,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更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及相关营养指标,加强饮食营养的管理,必要时更积极地进行贫血相关的干预措施,如合理补充铁剂、叶酸等,同时要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有特殊病史孕妇:如有既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孕妇,可能影响铁、叶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需更加关注贫血相关指标,在饮食调整的基础上可能需要更精准地进行营养补充,必要时咨询多学科医生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孕妇,妊娠合并贫血时情况更为复杂,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与血液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五、妊娠合并贫血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妊娠合并贫血可导致孕妇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还可能引起孕妇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增加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出血、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妊娠合并贫血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传输,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出现胎儿体重偏低等情况;还可能增加胎儿宫内缺氧、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总之,妊娠合并贫血需要孕妇及家属重视,通过合理的评估、饮食调整及必要的药物补充等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的状况,定期产检,以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