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红细胞相关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红细胞形态相关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铁等其他相关指标,不同指标在缺铁性贫血时呈现不同变化,儿童、女性、有慢性失血病史人群易患缺铁性贫血,需关注相关指标变化。
一、红细胞相关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可降低。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sim5.5)\times10^{12}/L$,成年女性为$(3.5\sim5.0)\times10^{12}/L$。红细胞计数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情况,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人群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红细胞计数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例如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较高,约$(6.0\sim7.0)\times10^{12}/L$,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降低至成人范围。
2.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反映贫血的重要指标,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参考值为$120\sim160g/L$,成年女性为$110\sim150g/L$,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同,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10\sim140g/L$。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可初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轻度贫血时血红蛋白轻度降低,重度贫血时血红蛋白显著降低。
二、红细胞形态相关指标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会减小。正常参考值约为$80\sim100fL$,缺铁性贫血时MCV常低于$80fL$。不同年龄人群MCV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存在缺铁情况,MCV变化可能更早出现异常,可用于早期提示可能存在缺铁相关的红细胞形态改变。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也会降低,正常参考值约为$27\sim34pg$,缺铁性贫血时MCH通常低于$27pg$。MCH的降低反映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在不同年龄人群中,MCH的异常变化都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红细胞内物质含量异常。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降低,正常参考值约为$320\sim360g/L$,缺铁性贫血时MCHC常低于$320g/L$。MCHC的降低进一步证实了红细胞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的MCHC正常范围相同,但其变化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临床意义相似,均可辅助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三、其他相关指标
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分布宽度可增高。RDW反映了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性,正常参考值约为$11.5\%\sim14.5\%$,当存在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异常时,RDW会升高,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不同年龄人群RDW的正常范围基本一致,儿童若出现缺铁情况,RDW也可能出现相应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红细胞体积异质性改变。
2.血清铁:血清铁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成年男性血清铁参考值为$10.7\sim26.9\mumol/L$,成年女性为$9.0\sim23.3\mumol/L$。血清铁降低提示体内铁储备不足,导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受限,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不同年龄人群血清铁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血清铁正常范围也有其相应的参考值范围,当儿童血清铁低于正常范围时,需警惕缺铁性贫血的可能。
3.总铁结合力(TIBC):总铁结合力增高,正常参考值约为$50\sim77\mumol/L$。由于缺铁时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导致总铁结合力升高,这也是缺铁性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年龄人群总铁结合力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总铁结合力正常范围也有其特定值,总铁结合力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体内铁代谢情况,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4.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敏感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是缺铁性贫血最早出现的实验室异常,正常参考值男性为$30\sim400\mug/L$,女性为$15\sim200\mug/L$,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血清铁蛋白正常范围不同,如3个月-15岁儿童血清铁蛋白正常范围约为$12\sim200\mug/L$。血清铁蛋白降低提示体内铁储备不足,对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血清铁蛋白的正常范围差异需特别关注,以便准确判断不同年龄段人群是否存在铁储备不足的情况。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由于其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若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需密切关注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对于女性,尤其是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因铁丢失增多,也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对于有慢性失血病史(如消化道溃疡出血等)的人群,也需警惕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