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筛查的核心项目包括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与超声软指标评估,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信息综合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值。
血清学检测通常在孕15-20周进行,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分析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等激素水平。若甲胎蛋白偏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偏高,可能提示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超声检查则关注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若孕早期颈部透明带超过3毫米,或孕中期鼻骨缺失、心室内强光点等软指标异常,需进一步评估风险。这些指标需与孕妇年龄、体重、孕产史等数据结合,通过特定算法得出风险概率,而非直接诊断疾病。
若唐氏筛查结果提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建议及时咨询产科医生,必要时通过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进行确诊。日常需保持规律产检,避免接触辐射、化学污染物等致畸因素,确保孕期营养均衡,为胎儿健康发育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