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者摄入含乳糖食物后可致腹痛(部位不固定、下腹隐痛或胀痛,婴幼儿哭闹不安)、腹胀(进食后更明显、肠道气体积聚)、腹泻(大便稀水样或糊状、次数多,婴幼儿更频繁),部分有恶心呕吐,婴幼儿长期腹泻可伴湿疹,长期不耐受婴幼儿体重身高增长落后,成人有骨质疏松、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
一、消化系统相关反应
1.腹痛:乳糖不耐受者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产生气体刺激肠道,引发痉挛性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下腹隐痛或胀痛。婴幼儿因无法准确表达,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
2.腹胀:肠道内未消化的乳糖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出现腹部膨隆、胀满感,尤其进食含乳糖食物后腹胀感更明显。
3.腹泻:未消化的乳糖使肠道渗透压增高,导致水分吸收减少,同时肠道蠕动加快,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多为稀水样或糊状,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婴幼儿乳糖不耐受时腹泻症状可能较为频繁。
二、胃肠道外相关反应
1.恶心、呕吐:部分乳糖不耐受者在摄入乳糖后,因肠道不适可引起反射性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尤其婴幼儿乳糖不耐受时,呕吐可能是较突出的表现之一。
2.皮肤表现:婴幼儿乳糖不耐受时,长期腹泻可能伴随皮肤问题,如湿疹,这与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及皮肤屏障功能有关;而成人乳糖不耐受一般较少出现典型皮肤表现,但也可能因整体健康状况受影响间接出现皮肤色泽、弹性等改变。
3.营养不良相关表现:长期乳糖不耐受会影响乳糖及相关营养物质(如钙、维生素D等)的吸收,婴幼儿可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发育落后等;成人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风险增加(因钙吸收障碍)、贫血(可能因铁等吸收受影响)等情况,这是由于长期营养物质缺乏累积导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