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子宫动脉阻断病变血管血供达治疗目的,适应证为症状性子宫肌瘤、产后出血、子宫腺肌病等,禁忌妊娠、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操作是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注栓塞剂,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等,会出现盆腔疼痛、发热等并发症,妊娠期女性绝对禁止该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先纠正再评估,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
一、定义与原理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子宫动脉,阻断肌瘤或异常增生血管的血供,使病变组织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原理是利用栓塞剂造成局部血管闭塞,实现对病变组织的靶向治疗。
二、适应证
1.症状性子宫肌瘤:适用于月经过多、严重痛经、肌瘤压迫导致尿频等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药物的患者。
2.产后出血:针对宫缩乏力等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可通过栓塞子宫动脉控制出血。
3.子宫腺肌病:对于有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考虑该治疗。
三、禁忌证
1.妊娠:妊娠期女性绝对禁忌,因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及导致母体严重并发症。
2.严重感染:存在全身或盆腔严重感染时,行子宫动脉栓塞可能加重感染扩散风险。
3.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凝血功能异常者,手术中易出现出血不止等风险。
四、操作过程
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通过造影明确血管分布后,注入合适的栓塞剂,如聚乙烯醇颗粒等,阻断子宫动脉血流。
五、术后护理
1.一般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及盆腔疼痛程度。
2.并发症监测:关注是否出现发热、盆腔疼痛加剧等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妇科超声等评估恢复情况。
六、并发症
1.盆腔疼痛:术后常见,多为暂时性,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
2.发热:一般为吸收热,若体温持续升高需警惕感染可能。
3.卵巢功能影响:少数患者可能因栓塞影响卵巢血供,导致卵巢功能暂时性减退,尤其年轻患者需关注远期生育等影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绝对禁止该治疗,因可能造成胎儿损伤及母体严重并发症。
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先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待指标恢复正常且评估风险后再考虑是否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3.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手术对机体有一定创伤,需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及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