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化验大便通常可以看还原糖测定、pH值检测、大便常规检查等项目。
1、还原糖测定
还原糖测定是乳糖不耐受化验大便时的一项重要指标。乳糖是一种双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这两种单糖,而单糖属于还原糖。当人体乳糖不耐受时,肠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乳糖不能被充分分解,就会以原形进入肠道,导致大便中还原糖含量升高。通过检测大便中还原糖的含量,若结果呈阳性,提示大便中还原糖增多,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这就好比一个工厂,正常时原料(乳糖)会被加工成产品(单糖),但当加工设备(乳糖酶)不足时,原料就会堆积,反映在大便中就是还原糖增多。
2、pH值检测
大便pH值检测也是判断乳糖不耐受的关键项目。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酸碱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乳糖不耐受时,未被分解的乳糖进入肠道后,会被肠道内的细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如乳酸等。这些酸性物质会使大便的pH值降低,变得偏酸性。一般来说,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大便pH值会低于正常范围。就像一个原本平衡的化学溶液,加入了酸性物质后,其酸碱度就会发生改变。
3、大便常规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虽不能直接确诊乳糖不耐受,但能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在乳糖不耐受时,由于肠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不良,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起腹泻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大便的性状,如是否为稀便、水样便等,还可以检查大便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成分。如果大便性状异常,且没有感染等其他明显原因,结合还原糖和pH值检测结果,可进一步支持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比如,正常大便应该是成形的,而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大便可能变得稀薄。
如果怀疑孩子或自己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如喝奶后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大便化验单,并依据化验结果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乳糖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