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是心包脏层与壁层因致病因素引发急性炎症性病变可伴心包腔内渗出液积聚,病因分感染性(含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与非感染性(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外伤、心肌梗死综合征等),病理有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早期有炎症反应无明显积液伴心包摩擦音)和渗出性心包炎(积液增多压迫心脏),临床表现纤维蛋白性有心前区尖锐性胸痛放射及心包摩擦音,渗出性依积液量有呼吸困难等不同表现,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不同人群中儿童需密切控感染监测、老年人兼顾基础病、女性关注自身免疫病筛查。
一、定义
心包炎是心包脏层与壁层因各种致病因素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病变,可伴有心包腔内渗出液积聚。
二、病因分类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常见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是病毒性心包炎的主要致病原,多由病毒直接侵袭心包或机体免疫反应介导炎症。
2.细菌:如结核杆菌(引发结核性心包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直接蔓延等途径累及心包。
3.真菌、寄生虫:较为少见,可因相应病原体感染累及心包引发炎症。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攻击心包导致炎症。
2.肿瘤:原发性心包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心包,刺激心包引发炎症反应。
3.外伤:胸部钝器伤、穿透伤等导致心包受损,引发炎症。
4.心肌梗死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物质刺激心包引起炎症。
三、病理表现
(一)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早期心包脏层与壁层出现炎症反应,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量内皮细胞渗出,无明显积液,主要表现为心包摩擦音(因心包脏层与壁层摩擦产生)。
(二)渗出性心包炎
炎症进一步发展,液体渗出增多,形成浆液纤维蛋白性、血性、脓性等不同性质的心包积液,大量积液可压迫心脏,影响心脏正常舒张与收缩功能。
四、临床表现
(一)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主要症状为尖锐性胸痛,疼痛与呼吸运动相关,可放射至颈部、左肩、左臂等部位,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二)渗出性心包炎
症状取决于积液对心脏的压迫程度,少量积液可能无明显症状;大量积液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等,体征有心脏叩诊浊音界扩大、心音遥远等。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如感染史、基础疾病史等),结合体格检查发现的心包摩擦音、心脏压塞体征等。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
2.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的重要手段,可明确积液量及心脏受压情况。
3.血液检查:感染性心包炎可出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可检测到相关自身抗体。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心包炎多因感染因素起病,需密切关注感染控制,及时明确病原体,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迅速,需加强监测。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心包炎可能因基础疾病加重病情,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状态,在治疗心包炎时兼顾基础疾病管理。
(三)女性
自身免疫性相关心包炎在女性中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需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筛查,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