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糖尿病肾病,因长期高血糖致肾脏微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及肾血管病变;慢性肾盂肾炎,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损害肾实质。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较为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病理表现和临床进程上有一定差异,但都可能逐渐进展导致肾小球结构破坏、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例如,IgA肾病通常在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后出现发作性的血尿,随着病情迁延不愈,逐步影响肾功能。
2.糖尿病肾病: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肾病成为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肾脏微血管病变,主要是肾小球微循环异常,包括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质增生等。高血糖还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促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逐渐出现蛋白尿等表现,进而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引发慢性肾衰竭的风险较高,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一般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风险逐渐增加。
3.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增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血管发生硬化。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包括肾小动脉的玻璃样变等病变,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肾单位功能,导致肾脏缺血、肾实质逐渐受损,随着血压长期控制不佳,逐步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高血压患者中,尤其那些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且未能良好控制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均有发病可能,一般年龄较大、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理想者风险更高。
4.慢性肾盂肾炎: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如慢性肾盂肾炎,会损害肾实质。细菌感染导致肾盂、肾间质反复炎症,引起组织纤维化、瘢痕形成等,影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导致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一般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尤其是女性相对更易患泌尿系统感染,若反复发作慢性肾盂肾炎则更易引发此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引发慢性肾盂肾炎相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