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扭伤是关节周围韧带因过度牵拉或撕裂所致,运动中突然扭转等及日常生活意外摔倒等为常见原因,有局部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初步观察、按压检查、影像学检查评估,急救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康复期急性期后在指导下锻炼且循序渐进,预防需运动前热身、选合适装备、注意运动环境,儿童需及时就医并专业指导锻炼,老年人重视休息及时就医评估,孕妇需轻柔处理尽快求专业帮助。
一、关节扭伤的定义
关节扭伤是指关节周围的韧带因受到过度牵拉或撕裂而发生的损伤,多由运动中突然扭转、意外摔倒或关节受力不当等情况引发。
二、常见原因
1.运动因素:运动过程中突然的扭转、急停或碰撞,如篮球运动中急转方向、足球运动中脚部发力不当等,易导致关节扭伤。
2.意外因素:日常生活中意外摔倒、滑倒,使关节承受超出正常范围的外力,引发韧带损伤。
三、症状表现
1.局部疼痛:受伤关节处出现明显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2.肿胀淤血:受伤部位迅速出现肿胀,皮肤可能伴有淤血青紫。
3.活动受限: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减小,难以完成屈伸、旋转等动作。
四、评估方法
1.初步观察:查看肿胀程度、皮肤有无破损、淤血范围等。
2.按压检查:按压关节周围韧带附着点,判断是否有明显压痛。
3.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通过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排除骨折、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
五、急救处理——RICE原则
1.休息(Rest):立即停止引发扭伤的活动,让受伤关节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2.冰敷(Ice):受伤后72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冰敷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受伤关节,提供支撑并减少肿胀,但不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六、康复措施
1.急性期后锻炼:受伤72小时后,可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缓慢屈伸关节;逐步开展肌力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稳定关节。
2.循序渐进:康复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
七、预防要点
1.运动前热身: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动态热身,如慢跑、关节活动操等,使关节、韧带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
2.选择合适装备:运动时穿戴适合的护具(如护膝、护腕等),提供关节支撑保护。
3.注意运动环境:避免在湿滑、不平整的场地运动,减少意外摔倒风险。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关节发育尚不成熟,扭伤后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影响关节正常生长发育,且康复期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温和锻炼。
2.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关节退变,扭伤后恢复相对较慢,应重视休息,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接受专业康复治疗,避免长期关节功能受限。
3.孕妇:孕妇关节负担较重,扭伤时需轻柔处理,避免自行盲目推拿或不当固定,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