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有多种症状,包括疼痛(位于跟腱部位,行走等活动时加剧,早期轻后期重,不同人群感受有别)、肿胀(跟腱周围肿胀、皮肤发红,程度因人而异,与过度使用史等有关,因炎症致血管变化引发)、僵硬(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活动时明显,适当活动可缓解但过度活动加重)、压痛(按压跟腱部位疼痛,压痛部位固定,有复发史者更敏感,儿童表现不典型)、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受限,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及不同人群正常活动,儿童可影响运动发育)。
疼痛
部位:疼痛主要位于跟腱所在的部位,通常是跟骨上方的区域。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涉及踝关节活动的动作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例如,对于经常进行跑步运动的人来说,在跑步过程中会感觉到跟腱部位有刺痛或酸痛感。
程度:早期可能是轻度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一些患者可能会描述为难以忍受的疼痛,尤其是在进行剧烈运动后,疼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疼痛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年人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较为明确,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的限制,可能会通过哭闹、不愿活动等方式来表达跟腱部位的不适。
肿胀
表现:跟腱周围会出现肿胀现象,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的发红。肿胀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肿胀,而有些患者肿胀较为明显,甚至可以看到跟腱部位有明显的隆起。在性别方面,通常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肿胀情况。从病史角度来看,如果患者有长期的跟腱过度使用史,那么肿胀可能会更加明显。
原因:主要是由于跟腱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中,从而引起肿胀。
僵硬
活动时表现:患者会感觉到跟腱部位僵硬,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或者长时间休息后开始活动时,这种僵硬感更为明显。例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时,会感觉跟腱像被拉紧一样,活动不灵活。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僵硬的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时的不自然,而成年人则可能更能明显察觉到活动的受限。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突然增加运动量时,更容易出现跟腱的僵硬感。
缓解方式:通过适当的活动,如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僵硬感,但如果活动过度,可能会加重症状。
压痛
检查方法:用手指按压跟腱部位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压痛的部位通常比较固定,主要集中在跟腱与跟骨连接的区域附近。在不同性别中,压痛的感受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有跟腱炎病史复发的人群,压痛可能会更加敏感。年龄方面,儿童在出现跟腱炎时,压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太典型,但通过仔细检查仍可发现。
活动受限
具体表现:患者的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无法正常地踮脚、起跳等动作。对于运动员来说,这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表现,例如篮球运动员可能无法正常起跳投篮,跑步运动员可能无法正常奔跑。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活动受限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以运动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活动受限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跟腱炎导致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和运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