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筋扭伤急性期要让受伤手部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缓解期48小时后肿胀稳定可热敷,康复期肿胀疼痛缓解后适度做康复锻炼和力量训练,儿童受伤需尽快就医且在专业指导下锻炼并关注心理,老年人康复锻炼温和缓慢需关注基础病及营养,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要关注血液循环愈合,心血管病者要避免紧张且适度锻炼需相关科室协同。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手筋扭伤后应立即让受伤手部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尽量保持手部处于放松且相对固定的位置,例如使用三角巾等简单固定装置固定受伤手部,减少手部的不必要运动。
2.冰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毛巾包裹的冰块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需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手部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压力要适中,既可以起到限制肿胀进一步加重的作用,又不会影响手部的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手部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手部肿胀。
二、缓解期处理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若肿胀情况趋于稳定,可改为热敷。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缓解肌肉紧张。
三、康复期处理
1.适度康复锻炼:在手部肿胀和疼痛有所缓解后,开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例如缓慢进行手指的屈伸运动,从轻微的幅度开始,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力度;也可以进行手腕的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每次运动保持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2.力量训练: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好转,可逐步增加手部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练习,每次练习保持握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2~3组。通过力量训练帮助恢复手部的功能和力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手筋扭伤时,由于其身体恢复机制与成人不同,且手部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完全,应更加谨慎处理。儿童受伤后需尽快就医明确损伤程度,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儿童自行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同时要关注儿童受伤后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安抚。
2.老年人:老年人手筋扭伤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康复锻炼需更加温和、缓慢,避免剧烈运动。在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手部恢复情况,若伴有其他慢性疾病,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恢复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干预,同时注意营养补充,保证钙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恢复。
3.有基础病史者:若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手筋扭伤后要格外注意。糖尿病患者需密切关注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愈合情况,防止因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恢复延迟或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处理手筋扭伤时要避免过度紧张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康复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耐受情况适度进行,必要时在相关科室医生的协同指导下进行综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