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轻微扭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24-48小时内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观察症状变化,48小时后热敷、适度活动,若经简单处理无改善、怀疑骨折或韧带严重损伤、有严重基础疾病等要及时就医。
一、立即停止活动
脚轻微扭伤后,应马上停止导致扭伤的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无论是运动、行走不当等情况引起的扭伤,都要让受伤的脚休息,防止受伤部位受力,例如正在跑步时脚扭伤,需立刻停下脚步。
二、进行冷敷
时间与频率: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例如可以使用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扭伤部位,这样能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减缓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0-15分钟,且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避免冻伤。
三、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这有助于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一般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包扎,比如从脚趾方向往脚踝方向包扎。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血液循环可能存在问题,包扎时要更加留意皮肤的颜色和感觉,若发现皮肤发白、发紫或有麻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包扎力度。
四、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或靠垫。对于老年人,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抬高患肢能更好地帮助血液回流,缓解肿胀症状。而且老年人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轻微扭伤后更要注重抬高患肢来促进恢复。
五、观察症状变化
留意肿胀和疼痛情况:密切观察脚扭伤后的肿胀程度和疼痛变化。如果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肿胀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或者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加剧,同时出现脚不能承重、明显畸形等情况,可能存在韧带严重损伤或骨折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X线等影像学检查。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述可能不准确,更要仔细观察其脚部的活动情况和是否有异常哭闹等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六、后期护理(24-48小时后)
热敷:在扭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肿胀的消退和损伤组织的修复。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热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
适度活动:在肿胀和疼痛有所缓解后,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康复活动,如缓慢的踝关节屈伸等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例如可以坐在椅子上,缓慢地将脚向上勾起,再向下伸展,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可进行3-4次。不过,对于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感觉可能减退,在进行康复活动时要更加小心,防止因感觉不灵敏而造成二次损伤。
七、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脚扭伤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一是经过简单处理后症状没有改善;二是怀疑有骨折或韧带严重损伤;三是受伤者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等,因为这类人群受伤后可能出血不易止住,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