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后应立即休息制动并抬高患肢,24至48小时内冷敷,之后可适度加压包扎,48小时后肿胀未消可热敷,需警惕骨折等严重损伤及时就医,儿童处理要轻柔并密切观察,老年人要注重观察肿胀疼痛必要时就医。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制动:脚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继续行走或负重,让受伤脚踝充分休息,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2.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脚踝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坐在椅子上,脚下垫起枕头等使脚踝高于心脏。
3.冷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与疼痛。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脚踝部位,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二、缓解肿胀的其他措施
1.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脚踝进行适度加压包扎,注意包扎力度要适中,既起到限制肿胀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
2.恢复期热敷:受伤48小时后,若肿胀仍未消退,可考虑进行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肿胀吸收。但需注意,若受伤后疼痛剧烈、肿胀迅速加重或无法站立行走等,应警惕骨折等严重损伤,需及时就医行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冷敷和包扎时需更加轻柔,选择合适的冷敷材料与包扎方式,避免冻伤皮肤或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儿童脚扭伤后家长需密切观察肿胀、疼痛变化及活动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脚扭伤后处理时除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更要注重观察肿胀与疼痛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且潜在骨折等严重损伤易被忽略,需通过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以采取恰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