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后急性期24-48小时内要冷敷、制动休息、加压包扎,48小时后改为热敷、逐步做康复训练、抬高患肢,饮食需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并避免刺激性食物,若出现明显肿胀难消、疼痛剧烈不缓解、畸形或无法负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排查骨折、韧带撕裂等严重损伤。
一、急性期处理(受伤后24~48小时内)
1.冷敷:使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扭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冷敷可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需注意避免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2.制动休息: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脚部负重,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以减轻损伤部位的压力,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
3.加压包扎:使用弹力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限制肿胀进一步发展,但包扎力度需适中,不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二、恢复期处理(受伤48小时后)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如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缓解疼痛。
2.康复训练: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逐步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轻度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但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度活动。例如,先进行踝关节缓慢的背屈和跖屈动作,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分多次进行。
3.抬高患肢:休息时尽量将受伤脚部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三、饮食与营养支持
受伤后应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同时多食用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促进组织愈合。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炎症反应。
四、就医评估与特殊情况处理
若脚扭伤后出现明显肿胀难以消退、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受伤部位畸形或无法负重行走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X线等检查排除骨折、韧带撕裂等严重损伤。对于老年人,因骨质强度下降等因素,更需警惕骨折可能,就医检查尤为重要;年轻人若扭伤后恢复缓慢,也应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韧带损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