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与外伤因素和血管因素有关。外伤因素包括头部受外力撞击致脑皮质表面静脉撕裂出血、颅骨骨折累及血管致出血;血管因素包括脑血管畸形致血管壁薄弱破裂出血、高血压致脑血管病变微动脉瘤破裂出血。
一、外伤因素
1.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当头部遭受较严重的外力撞击时,如交通事故中头部与车体等硬物碰撞、高处坠落头部着地、重物击中头部等情况,会导致脑皮质表面的静脉撕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膜下腔形成急性硬膜下血肿。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因交通事故导致头部外伤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后续被诊断为急性硬膜下血肿,这是因为头部受到剧烈的加速或减速运动,使得桥静脉等血管撕裂出血。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头部相对较大且颈部肌肉力量较弱,在摔倒或受到外力冲击时更易发生头部受伤进而引发急性硬膜下血肿;而老年人往往伴有血管脆性增加等情况,即使相对较轻的头部外伤也可能导致桥静脉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2.颅骨骨折累及血管:如果头部外伤导致颅骨骨折,骨折端可能会刺破硬膜下腔的血管,从而引起出血形成急性硬膜下血肿。比如骨折端刺破了硬膜下的静脉等血管结构,血液直接流入硬膜下腔。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颅骨骨折累及血管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情况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因高能量损伤导致颅骨骨折概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颅骨骨折,进而引发血肿。
二、血管因素
1.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情况,血管壁结构薄弱,容易破裂出血。当畸形的脑血管破裂时,血液会流入硬膜下腔形成急性硬膜下血肿。例如脑动静脉畸形,其异常的血管团在血压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破裂出血。对于有脑血管畸形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存在潜在的急性硬膜下血肿风险,而且由于血管畸形的存在,出血往往较难自行停止,血肿可能会迅速增大。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如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形成等。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硬膜下腔引发急性硬膜下血肿。高血压患者中老年人占比较大,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相关的脑血管病变。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因为血压的波动是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若血压控制不佳,随时可能因血压骤升而引发脑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