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肌肉酸痛可由运动相关因素、疾病因素及其他因素导致。运动相关因素包括无氧运动引发(短时间高强度无氧运动致乳酸堆积)和运动过度(长时间或过度下肢运动致肌肉微细结构损伤);疾病因素有腰椎疾病(压迫支配下肢神经致酸痛麻木)、血管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供血不足、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缺氧淤血);其他因素包含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D、钙等致肌肉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如他汀类药物可致下肢肌肉酸痛)。
一、运动相关因素导致的下肢肌肉酸痛
1.无氧运动引发:当进行如短跑、举重等无氧运动时,肌肉会进行无氧代谢,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从而导致下肢肌肉酸痛。研究表明,短时间高强度无氧运动后,肌肉内乳酸浓度会显著升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酸痛感,这种情况在平时缺乏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年轻人因运动强度变化大易出现此类情况。
2.运动过度:长时间或过度的下肢运动,比如长跑、登山等,会使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肌肉微细结构损伤,肌肉纤维和结缔组织受到牵拉,进而引发酸痛。长期从事高强度下肢运动的人群,如专业运动员,若训练安排不合理,就容易出现因运动过度导致的下肢肌肉酸痛。
二、疾病因素导致的下肢肌肉酸痛
1.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腰椎疾病,会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导致下肢肌肉出现酸痛、麻木等症状。中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等原因,患腰椎疾病的风险较高,而长期伏案工作、腰部外伤史等因素也会增加年轻人患腰椎疾病的几率,从而引发下肢肌肉酸痛。
2.血管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会使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肌肉供血不足,在运动或休息时出现酸痛。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血管病变,增加下肢血管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出现下肢肌肉酸痛。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肌肉缺氧、淤血,引起酸痛,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的人群,如术后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下肢肌肉酸痛
1.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时,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下肢肌肉酸痛。例如,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一些挑食、节食的人群,以及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情况,从而引发下肢肌肉酸痛。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下肢肌肉酸痛作为副作用,如他汀类药物,有部分患者在服用后会出现下肢肌肉酸痛的不良反应。在使用可能有此类副作用药物的人群中,需要密切关注下肢肌肉情况,若出现酸痛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