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扭伤后先初步评估损伤程度,区分急性与慢性;急性期24-48小时内休息制动、冷敷;缓解期48小时后热敷、康复锻炼;出现疼痛剧烈难缓解、肿胀进行性加重、畸形或活动障碍加重及伴有其他症状时需就医;可通过运动防护、保持正确姿势预防手腕扭伤。
一、初步评估
1.判断损伤程度:手腕扭伤后首先观察手腕是否明显肿胀、畸形,能否活动,若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或出现明显畸形,需警惕骨折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X线等检查明确。对于儿童,因其表述能力有限,更需仔细观察其手腕活动情况及有无哭闹不止等表现来辅助判断。
2.区分急性与慢性:急性手腕扭伤多有明确外伤史,如摔倒时手撑地等;慢性手腕扭伤可能与长期过度使用手腕等因素有关,若既往有反复手腕扭伤情况需注意区分。
二、急性期处理(24-48小时内)
1.休息制动:立即停止手腕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儿童,要限制其受伤手腕的玩耍等活动,确保休息。可以使用夹板等简单固定装置固定手腕,保持手腕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
2.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冷敷时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防止冻伤。儿童皮肤娇嫩,更要严格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
三、缓解期处理(48小时后)
1.热敷: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肿。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即可,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2.康复锻炼:在疼痛有所缓解后,可逐步进行手腕的康复锻炼。如缓慢转动手腕,先顺时针转动,再逆时针转动,每次转动10-15圈,每天3-4次;还可以进行手腕的屈伸动作,缓慢用力屈伸手腕,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需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四、就医指征
1.疼痛剧烈难以缓解:经过一般处理后,手腕疼痛仍持续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
2.肿胀进行性加重:扭伤后肿胀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皮肤发亮等情况。
3.出现畸形或活动障碍加重:手腕出现明显畸形,或原本能活动的手腕现在活动范围进一步缩小,无法完成基本动作。
4.伴有其他症状:如手腕扭伤后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等神经受损表现,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五、预防措施
1.运动防护:进行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时,佩戴合适的护腕等防护装备,增加手腕的稳定性。如进行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时,护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腕扭伤的风险。对于儿童参与运动时,家长要协助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监督正确使用。
2.正确姿势:保持正确的手腕姿势,避免长时间手腕处于过度弯曲、伸展或扭转的姿势。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时,要保持手腕处于中立位,键盘和鼠标的高度要合适,减少手腕的劳损和扭伤风险。对于老年人,日常做家务等活动时也要注意保持手腕的正确姿势,防止因姿势不当导致手腕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