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后首先需立即停止活动制动并按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疼痛明显可遵医嘱用非甾体抗炎药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肿胀持续要观察,恢复阶段逐步进行踝关节屈伸和内外翻锻炼循序渐进,儿童冰敷时间短需专业人员指导,老年人恢复慢锻炼要温和,女性防穿高跟鞋再扭伤,既往扭伤者加强稳定性锻炼,出现剧烈疼痛肿胀迅速加重、无法负重、皮肤瘀斑扩大或怀疑骨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做影像学检查明确并治疗。
一、急性期紧急处理
当发生脚踝扭伤后,首先需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脚踝处于制动状态,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随后遵循RICE原则进行处理:1.休息(Rest):让受伤的脚踝得到充分休息,减少行走或站立等可能加重损伤的动作;2.冰敷(Ice):在扭伤后的48小时内,可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对扭伤部位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冰敷可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3.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注意包扎力度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4.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的脚踝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二、疼痛肿胀缓解
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来缓解疼痛,但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若肿胀持续,除持续遵循RICE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外,可进一步观察肿胀变化情况,若肿胀无缓解甚至加重,需及时评估是否有更严重损伤。
三、恢复阶段康复锻炼
在疼痛和肿胀有所减轻后,可逐步开始踝关节的康复锻炼。初期可进行简单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即缓慢地勾起脚尖和下压脚尖,每次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随后可进行踝关节的内外翻活动,缓慢地向内侧和外侧翻动脚踝,同样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康复锻炼需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再次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脚踝扭伤时,冰敷时间应更短,一般每次5~10分钟,且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冻伤。康复锻炼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骨骼肌肉发育尚未成熟,不当锻炼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脚踝扭伤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问题,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康复锻炼要更温和,可从轻微的关节活动开始,且必要时需寻求专业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以促进更好恢复,同时要注意预防再次跌倒等情况;
女性:若因穿高跟鞋导致脚踝扭伤,平时应注意选择合适鞋履,避免穿着过高跟或不合适的鞋子,以降低再次扭伤风险;
有既往脚踝扭伤病史人群:此类人群再次扭伤风险较高,恢复阶段除常规康复锻炼外,要更注重加强踝关节稳定性锻炼,比如进行平衡训练等,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可能。
五、就医指征
当出现脚踝扭伤后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且迅速加重、无法负重、皮肤出现瘀斑且范围迅速扩大、怀疑有骨折表现(如脚踝部位出现畸形、异常活动等)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明确是否有骨折或其他严重损伤情况,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