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
脑栓塞是各种栓子致颅内动脉闭塞引发相应脑组织病变的综合征,心源性栓子是最常见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疾病可致其形成;非心源性栓子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肪、空气、癌性栓子等,比例相对低;还有寄生虫栓子等少见病因,不同人群脑栓塞风险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不同,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也有相应特点需关注。
一、心源性栓子是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心源性栓子是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心脏疾病是产生心源性栓子的主要来源,例如心房颤动。据相关研究统计,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人群。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时,就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导致脑栓塞的发生。另外,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疾病也可导致心源性栓子的形成。心肌梗死时,坏死的心肌组织可能会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栓形成,并且梗死部位的心室壁运动异常,也容易使血液淤积形成血栓;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瓣膜病变处容易附着血栓,这些血栓脱落后也可成为脑栓塞的栓子来源;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内膜表面的赘生物脱落,赘生物内含有大量的细菌、炎症细胞等,随血流到达脑部,引起脑栓塞。
二、非心源性栓子相关情况
虽然心源性栓子是最常见病因,但非心源性栓子也有其相关情况。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的栓子,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中动脉,如颈动脉、主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斑块内的物质及血小板等聚集形成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可导致脑栓塞。还有脂肪栓子,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等情况,脂肪滴进入血流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脑栓塞;空气栓子可见于静脉穿刺、人工气胸、潜水员病(减压病)等,空气进入静脉后形成空气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癌性栓子多见于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形成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引发脑栓塞等。不过,非心源性栓子导致脑栓塞的比例相对心源性栓子要低。
三、其他少见病因情况
还有一些少见的病因导致脑栓塞,比如寄生虫栓子,如绦虫、疟原虫等寄生虫及其虫卵可随血流进入脑部引起脑栓塞,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心源性栓子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老年人群中由心源性栓子导致脑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心脏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而言,心房颤动等心源性疾病导致脑栓塞的基本机制主要还是基于心脏本身的病理改变;有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进而增加非心源性栓子导致脑栓塞的风险;有心脏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等病史,发生心源性栓子的风险明显增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预防脑栓塞的发生。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若发生心脏疾病导致心源性栓子,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涉及到胎儿的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治疗上需要综合权衡;儿童患者发生脑栓塞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存在心源性栓子导致脑栓塞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