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恐惧症高发人群包括女性因生理因素、心理特点与社会角色压力等,有重大创伤性事件经历者,有惊恐障碍发作史者,性格内向敏感易焦虑者,以及青春期至中年阶段因身体心理变化与多方面压力的人群。
一、女性群体
研究表明女性患广场恐惧症的比例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因素(如激素水平变化)、心理特点(相对更易敏感、情绪波动较大)以及社会角色带来的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例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不同生理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情绪状态,增加焦虑相关情绪问题发生风险,进而提升患广场恐惧症的概率。
二、有特定生活事件经历者
经历过重大创伤性事件的人群属于高发群体。比如遭遇严重的交通事故、被袭击等事件后,个体可能在心理上留下阴影,出现焦虑情绪,若未能及时有效调节,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发展为对处于某些公共场所等场景的恐惧,逐步引发广场恐惧症。
三、有既往精神疾病史者
有惊恐障碍发作史的患者是广场恐惧症的高发人群。惊恐障碍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濒死感等不适症状,这种经历会使患者对再次处于可能无法迅速获得帮助的公共场所产生极度恐惧,进而逐渐发展为广场恐惧症。
四、性格内向敏感易焦虑者
性格内向、敏感且易焦虑的人群,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或压力时,更易陷入过度担忧和恐惧的情绪状态。例如在面对人多拥挤的商场、大型集会场所等场景时,这类人群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就较容易患上广场恐惧症。
五、青春期至中年阶段人群
青春期时身体和心理处于快速变化期,激素水平波动、自我认同探索等问题易引发情绪波动;中年阶段面临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较大压力,如工作上的竞争压力、家庭中照顾老人孩子等多重责任带来的负担,这些阶段的人群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患广场恐惧症的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