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需积极查找并去除原发病如妇科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寄生虫感染等,口服铁剂一般餐后服用,血红蛋白正常后还需服4-6个月补足贮存铁,饮食要多摄入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含铁食物并搭配维C促进吸收,孕妇需规范补铁监测,儿童要注重饮食均衡谨慎用铁剂,老年人选胃肠刺激小剂型且综合评估慢病影响来治疗。
一、去除病因
积极查找并去除导致缺铁的原发病是关键。例如,对于月经过多的女性,需就诊妇科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要通过胃镜、肠镜等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并止血,如存在消化道肿瘤则需进一步评估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寄生虫感染导致缺铁的患者,需进行驱虫治疗等。
二、补充铁剂
(一)口服铁剂
常用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等,一般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口服铁剂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通常在用药后5~10天开始升高,2周左右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以补足体内贮存铁。
三、饮食调整
(一)增加富含铁食物摄入
建议患者多食用红肉(如牛肉、猪肉)、动物肝脏(如猪肝)、豆类(如红豆、黑豆)、绿叶蔬菜(如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因为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缺铁性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充铁剂,密切监测孕妇血红蛋白水平及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孕妇和胎儿对铁的需求,同时注意饮食中铁的合理摄入,避免因缺铁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二)儿童
儿童缺铁性贫血应注重饮食均衡,纠正挑食、偏食习惯,鼓励摄入富含铁的食物。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铁剂需谨慎,一般优先通过饮食调整补充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铁剂剂型,避免过量摄入铁剂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存在胃肠道功能减退,影响铁的吸收,选择铁剂时可考虑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剂型。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胃肠道疾病等,需关注这些疾病对铁代谢的影响,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时需综合评估,谨慎用药,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及铁代谢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