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增加富含血红素铁食物及搭配维C丰富食物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来补充铁,药物用铁剂治疗需遵循证依据和医疗规范,孕妇需评估补铁并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婴幼儿要合理添加含铁辅食并谨慎选铁剂剂型,老年人需关注胃肠及慢病影响补铁,慢病患者治疗需同时干预基础病以改善铁代谢等状况。
一、饮食调整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通过增加富含铁食物的摄入来补充铁元素。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常见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包括红肉(如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等;非血红素铁可通过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来促进吸收,常见富含非血红素铁的食物有豆类(如红豆、黑豆)、绿叶蔬菜(如菠菜、苋菜)、坚果等。需保证饮食中铁的摄入量达到每日需求,一般成年男性每日需铁量约8mg,成年女性(尤其是经期、孕期)每日需铁量约18-27mg等(具体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而异)。
二、药物治疗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硫酸亚铁等。铁剂可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但需注意,药物使用应基于循证依据,严格遵循医疗规范选择合适的铁剂。对于存在铁吸收障碍或缺铁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治疗,同时需关注基础疾病对铁剂使用的影响,如某些慢性疾病可能影响铁的代谢和利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除饮食调整外,可能需在医生评估下补充铁剂,以满足自身及胎儿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需注意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确保铁营养状况良好。
婴幼儿:应合理添加辅食,保证辅食中含有足够的铁,如强化铁的米粉、红肉泥等,避免因铁摄入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同时,婴幼儿对铁剂的耐受性需关注,在选择铁剂时需谨慎,优先考虑适合婴幼儿的剂型,并遵循专业建议。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胃肠功能减退、慢性疾病等情况,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饮食上需注重铁的有效摄入,若需药物补铁,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铁剂,并密切监测铁代谢指标及身体耐受情况,避免因铁剂使用不当引发不良反应。
慢性疾病患者:如患有胃肠道疾病、慢性肾病等可能影响铁代谢的疾病时,治疗缺铁性贫血需同时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以改善铁的吸收、利用及整体营养状况,促进贫血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