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带来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使免疫系统相关疾病风险增加、引起心血管系统相关问题、导致消化系统相关异常、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心血管系统相关问题
心脏功能改变:长期缺铁性贫血时,为了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氧供,心脏会代偿性增加搏动频率和搏出量,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引发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同时,心肌缺氧会影响心肌的正常代谢和收缩功能,使患者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从病理生理角度看,缺铁会影响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含铁酶的活性,导致心肌细胞呼吸链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长期缺铁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铁过载会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影响脂质代谢等,使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引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消化系统相关异常
消化功能障碍:缺铁性贫血可引起消化系统黏膜病变,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例如,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更新需要铁参与,缺铁时胃肠道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异食癖:部分长期严重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异食癖,表现为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异常物质,这是由于缺铁影响了神经精神系统的功能,导致味觉异常等表现。
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对其造成多方面不良影响。在体格发育方面,会导致生长迟缓,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儿童;在智力发育上,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因为铁是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缺铁会影响神经髓鞘的形成等过程,进而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功能。例如,有研究显示,幼儿期长期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在后期的认知测试中得分低于无贫血儿童。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孕妇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对自身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对孕妇而言,会加重贫血相关的不适症状,如乏力、头晕等,还可能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等的发生风险。对胎儿来说,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增加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铁供应,孕妇缺铁会导致胎盘铁转运减少,从而影响胎儿的铁储备和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