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致肝脏弥漫性损害及结构功能破坏,病理因长期慢性肝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致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代偿期可无症状或有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失代偿期有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表现,检查有实验室、影像及肝穿刺等;肝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核心机制是门静脉高压等致腹腔液体异常积聚,表现为腹部膨隆等,检查首选腹部超声及诊断性腹腔穿刺。
一、定义差异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损害,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导致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破坏;肝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指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是由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障碍等多种因素致使腹腔内液体生成过多而吸收过少所致。
二、病理机制区别
肝硬化:主要因长期慢性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持续刺激肝脏,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和重塑,逐渐形成肝硬化。
肝腹水:核心机制是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促进腹水形成;同时,肝硬化致肝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减少,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漏入腹腔;此外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时,淋巴液可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三、临床表现不同
肝硬化:代偿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失代偿期出现肝功能减退表现,如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凝血功能障碍(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分泌紊乱(蜘蛛痣、肝掌等);还会有门静脉高压表现,如脾大、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破裂出血致呕血、黑便)等。
肝腹水: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腹胀,随着腹水增多,可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大量腹水时腹部外形如蛙腹,移动性浊音阳性。
四、检查方法有别
肝硬化: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凝血功能异常,血清学检查可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可见肝脏形态改变、门静脉增宽等)、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肝脏结构改变);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明确肝脏病理改变。
肝腹水:腹部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腹腔内积液量及分布情况;诊断性腹腔穿刺可通过分析腹水性质(如漏出液或渗出液等)辅助鉴别腹水病因,如肝硬化腹水多为漏出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