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需进行病因治疗,明确并去除病因;选择合适铁剂治疗;调整饮食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并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孕妇要密切监测等,婴幼儿要科学喂养,老年人要关注整体健康及铁剂对胃肠道刺激等。
一、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并去除: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找到导致缺铁的原因并去除。例如,因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女性,需积极治疗妇科疾病以减少月经失血;因消化道溃疡出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要治疗溃疡控制出血;婴幼儿及青少年若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缺铁,需纠正饮食结构。对于有慢性疾病导致缺铁的患者,要同时治疗基础慢性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铁的代谢和利用。
二、铁剂治疗
铁剂选择: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等。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一般来说,口服铁剂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生物利用度相对较好。在选择铁剂时,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口味和剂型的铁剂,以提高依从性。
三、饮食调整
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鼓励患者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等。例如,每周可适当多吃几次猪肝或瘦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如橙子、猕猴桃、青椒等,可在进食含铁食物的同时或前后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婴幼儿,要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除了正常的铁剂补充和饮食调整外,要更加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在孕期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铁、蛋白质等的摄入,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贫血情况并进行干预。
婴幼儿: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家长要科学喂养,按照婴幼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添加辅食,确保铁的摄入。在选择铁剂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婴幼儿的剂型。如果发现婴幼儿有缺铁性贫血迹象,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饮食调整。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等原因,铁的吸收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时,除了常规的铁剂治疗和饮食调整外,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同时,要注意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铁剂时要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铁剂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