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会引发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在心血管系统,缺铁性贫血致心脏高负荷,长期可致结构功能改变、增加心衰风险,儿童及女性受影响更明显;在免疫系统,铁参与免疫细胞功能,缺铁致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下降,使机体易感染,儿童及慢性病缺铁患者受影响更甚;在消化系统,缺铁影响胃肠道黏膜功能,致消化功能障碍,出现食欲减退等症状,老年及女性合并缺铁性贫血时影响更显著。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
(一)心脏功能受损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下降,机体为了满足各组织器官的氧供,心脏会代偿性地增加泵血功能。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状态,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可能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虽早期可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下降趋势,进而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患者,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其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心功能储备降低,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如月经过多等原因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期缺铁性贫血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可能更明显,因为女性本身在生理周期中对氧的需求和心血管的负担就有一定特点,缺铁进一步加重了这种负担。
二、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一)免疫功能低下
铁是参与免疫细胞功能的重要元素。缺铁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之一,缺铁时其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能力下降,使得机体更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频率可能高于正常人群。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缺铁性贫血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会导致儿童更容易反复出现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中耳炎等。而对于患有慢性病史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紊乱,缺铁进一步削弱了其免疫防御能力,使得病情更容易反复或加重,增加了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一)消化功能障碍
缺铁会影响胃肠道黏膜的功能,导致胃肠道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等。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长期的消化功能障碍又会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就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合并缺铁性贫血后,消化功能障碍会更加明显,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加重,影响整体健康状况和康复能力。在女性中,若因月经过多等原因导致缺铁性贫血,同时存在消化功能障碍时,会影响铁的补充和吸收,需要更加关注消化系统的调理和铁的补充方案的调整,以改善整体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