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包括铁剂治疗和病因治疗。铁剂治疗分口服和注射,口服铁剂常见硫酸亚铁等,数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2周血红蛋白升高,正常后需服3-6个月贮铁,儿童选合适剂型,饭后服减轻胃肠不适,有胃肠道疾病史者需谨慎;不能耐受口服、吸收不良或需快速纠正贫血时用注射铁剂,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评估。病因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因饮食铁摄入不足者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富含铁食物,儿童要保证合理搭配,特殊饮食限制者要精心规划;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寄生虫感染等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需根据不同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铁剂治疗
(一)口服铁剂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常见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等。铁剂可以补充机体缺乏的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一般来说,口服铁剂后数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升高,待血红蛋白正常后,还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对于儿童患者,应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铁剂,同时要注意铁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可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口服铁剂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
(二)注射铁剂
当患者不能耐受口服铁剂、口服铁剂吸收不良(如胃肠道手术术后患者)或需要快速纠正贫血时可使用注射铁剂,如蔗糖铁等。注射铁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等相关评估。
二、病因治疗
(一)饮食调整
对于因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例如,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相对较高,适当增加此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补充铁元素。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证其合理的饮食搭配,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对于有特殊饮食限制的患者(如素食者),需更加精心地规划饮食,确保铁的摄入充足。
(二)治疗基础疾病
许多疾病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如慢性胃肠道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可引起)、寄生虫感染(如钩虫病等)。对于存在慢性胃肠道出血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抑酸剂治疗胃溃疡等;对于月经过多的妇科疾病患者,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寄生虫感染患者,需进行驱虫治疗等。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的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方式和预后有所不同,在治疗基础疾病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权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育龄期女性月经过多导致的缺铁性贫血,要综合考虑其生育需求等因素来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