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铁可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三方面原因引起。铁摄入不足可见于婴幼儿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儿童青少年挑食偏食、成人饮食结构不合理;铁吸收障碍包括胃肠道疾病影响及药物干扰;铁丢失过多有慢性失血,如消化道失血、月经过多、其他如咯血等失血情况。
一、铁摄入不足
1.婴幼儿时期:婴儿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量有限,若以母乳为主且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6个月后婴儿的饮食中缺乏肝泥、瘦肉泥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就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例如,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6个月后,自身储存的铁逐渐消耗,若未及时补充含铁辅食,缺铁性贫血风险增加。
2.儿童及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若日常饮食中偏食、挑食,长期摄入含铁食物过少,像不爱吃红肉(牛肉、猪肉等)、豆类、绿叶蔬菜等,会使铁的摄入无法满足身体需求。比如一些素食主义的青少年,由于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铁摄入不足。
3.成人时期:成年人若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节食减肥导致食物摄入总量过少,或者长期偏食、挑食,例如只吃精米精面,而忽略了富含铁的食物,也会造成铁摄入不足。
二、铁吸收障碍
1.胃肠道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减少,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影响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黏膜分泌胃酸和内因子减少,进而影响铁的吸收;炎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会使肠道黏膜受损,影响铁在肠道的吸收过程。例如,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肠道炎症会破坏肠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阻碍铁的吸收。
2.药物影响:一些药物会干扰铁的吸收,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会抑制胃酸分泌,而胃酸是促进铁吸收的重要因素,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影响铁的吸收;钙剂、锌剂等与铁剂存在竞争性吸收,同时服用会影响铁的吸收。比如同时服用碳酸钙和硫酸亚铁,会降低铁的吸收率。
三、铁丢失过多
1.慢性失血
消化道失血: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可导致慢性消化道失血。例如,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受损,血管破裂出血,长期小量失血会使铁丢失过多,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月经过多:女性月经量大是常见的铁丢失过多原因,正常月经失血量较少,但一些女性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时,会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长期月经过多会导致铁丢失增加。比如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量增多,长期如此铁丢失过多,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其他失血:如咯血(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血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等慢性失血情况,也会使铁丢失,若丢失量较多且未及时补充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例如,支气管扩张患者反复咯血,长期小量咯血会导致铁丢失,进而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