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乏可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因素引起。婴幼儿因母乳铁不足且未及时添加辅食易缺铁;儿童青少年因饮食中铁摄入少易缺铁;成人中育龄女性因月经失血等、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易缺铁。胃肠道疾病、肠道手术、某些药物及浓茶咖啡等会致铁吸收障碍。消化道慢性失血、月经过多、咯血、血红蛋白尿等会致铁丢失过多。
一、铁摄入不足
(一)婴幼儿时期
婴儿出生时体内储存一定量的铁,但以母乳为主食的婴儿,若母乳中铁含量不足,且在4-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肉类等,就容易出现铁摄入不足。例如,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到6个月后,自身储存铁逐渐耗尽,若未及时补充富含铁的食物,缺铁性贫血风险增加。
(二)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较大,如果饮食中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过少,如不爱吃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食物,也会导致铁摄入不足。比如一些挑食的青少年,长期以素食为主,容易出现缺铁情况。
(三)成人时期
育龄女性由于月经失血等原因,对铁的需求增加,如果日常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像蔬菜、水果中铁的吸收率相对较低,且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增加富含铁食物的摄入,就可能导致缺铁。另外,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若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也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二、铁吸收障碍
(一)胃肠道疾病
1.慢性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胃溃疡患者由于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的溶解和吸收,长期患病可能导致铁吸收障碍。
2.肠道手术:胃大部分切除、小肠切除等肠道手术,会改变铁的吸收部位和吸收环境,导致铁吸收减少。比如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食物快速进入小肠远端,影响了铁在肠道正常部位的吸收。
(二)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会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影响铁的溶解,进而影响铁的吸收。另外,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其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阻碍铁的吸收。
三、铁丢失过多
(一)慢性失血
1.消化道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肠道肿瘤等引起的慢性失血,会导致铁不断丢失。例如,长期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胃酸反复刺激溃疡面,导致慢性出血,铁随着血液丢失,若得不到补充,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2.月经过多:育龄女性月经过多是常见的铁丢失过多原因。正常月经失血量一般为30-50ml,若月经量过多,每次超过80ml,长期如此会导致铁丢失增加。一些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的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3.其他慢性失血:如咯血(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血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也会导致铁丢失。例如,肺结核患者长期咳嗽咯血,铁随着血液丢失,若不及时补充铁,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