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铁性贫血对胎儿生长发育、造血系统、分娩及新生儿均有不良影响,高龄孕妇、有既往贫血病史孕妇及生活方式不规律孕妇受影响更甚,需注重孕期铁补充、监测及生活方式调整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宫内生长受限:孕妇缺铁性贫血时,母体向胎盘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减少,影响胎儿的营养摄取与生长环境,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多项研究表明,孕妇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胎儿出生体重往往会降低,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比例升高。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孕妇血红蛋白<100g/L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较血红蛋白正常孕妇明显增高。
2.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铁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多种酶和神经递质合成的重要原料,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依赖充足的铁供应。孕妇缺铁性贫血会使胎儿脑内铁储备不足,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髓鞘形成等过程,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发育受到一定影响,如在认知能力、注意力等方面可能低于正常胎儿。相关动物实验和部分人群研究发现,孕期母体铁缺乏的胎儿,出生后在神经行为发育测试中得分较低,提示铁缺乏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存在不良影响。
二、对胎儿造血系统的影响
1.胎儿贫血:孕妇缺铁性贫血会使胎盘向胎儿运输铁的量减少,胎儿造血所需的铁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胎儿发生贫血。胎儿贫血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胎儿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胎儿心率加快等表现。通过超声检查等手段可以发现胎儿贫血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临床研究显示,孕妇缺铁性贫血严重时,胎儿发生贫血的概率显著增加。
2.影响胎儿铁储备:正常情况下,胎儿会在孕期从母体获取铁以储备,用于出生后短期内的造血需求等。孕妇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减少,胎儿自身铁储备不足,出生后可能较快出现缺铁相关问题,如出生后不久就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等情况,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三、对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
1.增加分娩风险:孕妇缺铁性贫血会使孕妇的体力和耐力下降,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宫缩乏力等情况,导致产程延长,增加剖宫产的几率。同时,孕妇贫血时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产时及产后感染等并发症。有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程异常的发生率高于血红蛋白正常的孕妇。
2.影响新生儿预后:新生儿由于在孕期铁储备不足,出生后发生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新生儿在出生后的适应过程中,由于铁缺乏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缓慢等情况。研究发现,孕期母亲缺铁性贫血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长等)的增长速度可能较正常新生儿慢,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适当的营养干预来保障其健康成长。
四、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对铁的需求相对增加,同时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可能更高,对宝宝的影响也更为明显。这类孕妇需要更加注重孕期铁的补充,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一旦发现缺铁性贫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以最大程度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因为高龄孕妇的身体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胎儿发生相关不良后果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更要加强孕期的管理和监测。
2.有既往贫血病史孕妇:既往有贫血病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较大,且对宝宝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这类孕妇在孕前就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孕期要密切监测铁代谢指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纠正可能存在的缺铁情况。在孕期要加强对胎儿生长发育的监测,如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胎儿大小、通过血液学检查监测胎儿贫血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保障母婴健康。
3.生活方式不规律孕妇:长期熬夜、饮食不均衡等生活方式不规律的孕妇,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进而影响宝宝健康。这类孕妇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自身及胎儿的状况,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并进行干预,以减少对宝宝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