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急性期24-48小时内宜冷敷降局部温度使血管收缩减出血渗出消肿胀疼痛,操作时儿童控时间温度防冻伤老人有血管硬化等密切关注皮肤反应;48小时后恢复期可热敷促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儿童要确保温度适中老人有糖尿病等要监测皮肤状况;若扭伤后肿胀疼痛剧烈伴明显畸形活动受限等可能骨折需立即就医做影像学检查明确伤情,且冷敷热敷都要隔皮肤防损伤。
一、急性期(受伤24-48小时内)——宜冷敷
脚踝扭伤后24-48小时内处于急性期,此时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渗出增多,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冷敷可通过降低局部温度,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出血、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具体操作: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于扭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需注意,儿童进行冷敷时要严格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因低温造成冻伤;老年人若存在血管硬化等情况,冷敷时也需密切关注局部皮肤反应,防止过度冷敷导致不适。
二、恢复期(受伤48小时后)——可热敷
受伤48小时后进入恢复期,此时局部出血已基本停止,肿胀逐渐稳定,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缓解疼痛。热敷可采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儿童,恢复期热敷时要确保温度适中,避免烫伤;老年人若有糖尿病等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病史,热敷时要注意监测局部皮肤状况,防止因血液循环差导致烫伤或其他不良后果。
三、特殊情况需注意
若脚踝扭伤后肿胀、疼痛剧烈,或伴有明显畸形、活动受限等情况,可能存在骨折等严重损伤,此时不能仅依靠冷敷或热敷处理,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伤情,避免延误治疗。此外,无论是冷敷还是热敷,都要注意皮肤的保护,避免直接将冰袋或热物接触皮肤,可用毛巾等隔开,防止引起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