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急性期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疼痛明显可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但特殊人群慎用,恢复阶段逐步开展踝关节轻度康复锻炼,儿童需防骨折等严重情况且康复需专业指导、老年人康复要循序渐进、孕妇用温和方式并及时就医,疑似骨折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检查治疗。
一、急性期处理
1.遵循RICE原则
休息(Rest):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脚踝处于静止状态,避免进一步损伤。
冰敷(Ice):受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脚踝,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可减轻肿胀与疼痛,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脚踝,注意不宜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抬高患肢(Elevation):将脚踝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二、缓解疼痛与肿胀
1.药物辅助:若疼痛明显,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慎用,且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式。
三、恢复阶段康复锻炼
1.逐步开展康复动作:在疼痛肿胀缓解后,开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轻度康复锻炼,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与强度,以促进脚踝功能恢复,但需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扭伤脚踝需格外谨慎,避免过度活动,若出现疼痛持续、肿胀加重或无法负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骨折等严重问题,康复锻炼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2.老年人:老年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若伴有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更需谨慎处理并及时咨询医生。
3.孕妇:孕妇扭伤脚踝时,避免采用过度用力的处理方式,优先选择温和的冰敷、抬高患肢等方法,并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宜建议。
4.疑似骨折等严重情况:若扭伤后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无法负重或怀疑骨折,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通过X线等检查明确伤情并接受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