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处理包括急性期立即休息制动避免负重,48小时内冰敷(关注不同人群温度时长)、适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自我初步观察畸形疼痛等情况,难明确及时就医做X线等检查,急性期后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儿童需指导老人缓慢),48小时后可热敷等物理治疗(注意温度,按摩针灸需专业人员依耐受调整)。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立即停止引发脚扭伤的活动,让受伤脚部充分制动,避免负重,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均需减少受伤脚的活动量,防止损伤加重。
2.冰敷: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1-2小时一次。儿童冰敷时注意控制冰袋温度与时长,避免冻伤;老年人冰敷也需把控温度和时长,防止局部血液循环过度受影响。
3.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受伤脚部,力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不同年龄人群包扎时均要保证松紧合适。
4.抬高患肢:将受伤脚部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休息时可垫枕头等,儿童、老年人同样适用,需保证患肢处于抬高状态。
二、评估与诊断
1.自我初步判断:观察脚扭伤后有无明显畸形、剧烈疼痛、无法站立行走等情况,儿童脚扭伤后需留意其活动表现与是否哭闹不止,老年人则要关注自身基础关节状况,高度怀疑严重损伤时及时处理。
2.专业医疗检查:自我判断难明确损伤程度时及时就医,可能需行X线等检查以明确有无骨折、韧带断裂等,儿童行X线检查需做好辐射防护,老年人依身体状况合理选检查方式。
三、康复阶段处理
1.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急性期过后开展简单康复训练,如踝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与强度。儿童康复训练需在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老年人依自身关节功能状况缓慢训练,防止再次损伤。
2.物理治疗辅助:伤后48小时后可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促进恢复,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儿童、老年人热敷时需特别留意温度;按摩、针灸等由专业人员操作,依不同人群身体耐受情况调整治疗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