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的处理包括急性期休息、冷敷、加压包扎;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禁忌;物理治疗有受伤48小时后热敷、初期谨慎按摩、针灸;康复锻炼分早期和后期,早期简单锻炼,后期逐渐增加强度,各年龄段及特殊情况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急性腰扭伤后应立即停止引起疼痛的动作,尽量卧硬板床休息,避免腰部过度活动,以减轻腰部肌肉的负担,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的重要性相同,儿童和成人都需要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腰部疼痛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多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有皮肤感觉较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冷敷物与皮肤的距离,避免冻伤皮肤。
3.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腰部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消肿的效果。不同体型的患者,包扎时需要根据腰部的粗细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存在的禁忌证。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增加胃肠道不适的风险,应谨慎使用。儿童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认为利大于弊。
三、物理治疗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腰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肿胀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温度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儿童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
2.按摩:在损伤初期,按摩应谨慎进行。如果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腰部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但要避免用力过猛加重损伤。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腰部骨骼退变等情况,按摩时更要注意力度和手法,防止造成二次损伤。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腰部按摩,除非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儿科康复人员在严格评估后进行。
3.针灸:针灸对急性腰扭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针刺腰部相关穴位,调节气血流通,达到止痛、消肿的效果。但针灸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师操作,不同体质和病情的患者,针灸的穴位选择和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针灸时要避开腰骶部等敏感部位,防止引起不良后果。
四、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在疼痛有所缓解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仰卧位屈膝屈髋运动,患者仰卧,双膝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然后尽量将臀部抬离床面,每次保持5-10秒,重复多次。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应逐渐增加,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简单的类似动作,以促进腰部肌肉力量的恢复和柔韧性的改善,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后期康复锻炼: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复杂性,如进行腰部的伸展运动等。但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都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调整锻炼计划。对于有既往腰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康复锻炼时更要密切关注腰部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