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宫寒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先天体质偏寒、后天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外感寒邪、某些妇科疾病影响以及年龄和性别因素等均与之相关,如先天体质偏寒与遗传等有关,后天长期食寒凉、节食、居寒冷潮湿环境、缺乏运动易致虚寒,经期、产后受寒可致外感寒邪,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会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及女性自身生理特点也易引发宫寒,且宫寒可能影响育龄女性受孕等。
一、体质因素
(一)先天体质偏寒
部分女性先天体质偏寒,这与遗传等因素有关。从中医角度来看,若家族中有体质偏寒的遗传倾向,女性受孕后可能在子宫的寒凉属性上有一定的继承,使得子宫相对容易处于寒冷状态。例如,有研究发现,某些遗传背景下的基因表达可能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气血运行,进而导致子宫寒冷。
(二)后天体质转为虚寒
1.饮食因素
长期过多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如大量食用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会损伤人体阳气,尤其是伤及脾胃阳气,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阳气受损会影响全身的气血生化和温煦功能,进而影响子宫的温煦,导致宫寒。比如,长期嗜食冷饮的女性,其胃肠功能可能逐渐受到影响,气血生成不足,子宫失去足够的气血温养,容易出现宫寒表现。
过度节食减肥,会使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血亏虚,子宫失于濡养而寒冷。
2.生活习惯因素
居住环境寒冷潮湿,如长期处于寒冷的房间、潮湿的地下室等,人体容易受到外寒的侵袭,寒邪客于胞宫,导致宫寒。例如,在寒冷地区生活且保暖措施不当的女性,更容易出现宫寒相关症状。
缺乏运动,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新陈代谢减缓,阳气得不到充分的鼓动,也容易引发宫寒。长期久坐不动的女性,气血循环受阻,子宫周围气血流通不畅,容易出现宫寒情况。
二、外感寒邪
(一)经期受寒
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相对较为虚弱,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若受到寒邪侵袭,如穿着过少、淋雨、接触冷水等,寒邪容易侵入胞宫,导致宫寒。例如,在月经期间不注意保暖,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中,就可能引发宫寒,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二)产后受寒
女性分娩后,身体较为虚弱,气血耗损,腠理疏松,若此时受到寒邪侵袭,如过早接触冷水、吹冷风等,寒邪容易趁虚而入,伤及子宫,导致宫寒。比如,产后过早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且不注意保暖,就容易使寒邪入侵子宫,影响子宫的恢复和正常功能。
三、疾病因素
(一)某些妇科疾病影响
1.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会影响盆腔的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且伴有寒凝的情况,从而影响子宫的温煦功能,引发宫寒。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宫寒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炎症的持续存在会干扰子宫周围的气血循环和正常生理功能。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影响盆腔的气血流通,导致寒凝血瘀,进而出现宫寒的表现。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气血不畅,使子宫处于寒冷、气血运行不畅的状态。
四、年龄与性别因素
(一)年龄方面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若生活习惯不良,如过度节食、穿着单薄等,容易出现体质偏寒,进而引发宫寒。此阶段女性的身体机能尚不完善,对寒冷等外界因素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或因自身气血不足而出现宫寒。
2.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若有上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如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佳等,也容易出现宫寒情况,而宫寒可能会影响受孕,导致不孕不育等问题。例如,宫寒会使子宫环境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从而影响生育。
3.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阳气渐虚,也容易出现宫寒相关表现,如月经紊乱、怕冷等症状。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和温煦功能,导致子宫寒冷。
(二)性别因素
女性本身相对男性来说,在生理结构上子宫等生殖器官较为特殊,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和自身气血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宫寒,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妊娠、分娩等过程中容易耗伤气血、受到外寒侵袭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