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方案,急性期以终止心动过速恢复窦性心律为核心,治疗方式包括物理刺激(如改良Valsalva动作、颈动脉窦按摩、冷水敷面)和药物治疗(如腺苷、维拉帕米、地尔硫、β受体阻滞剂);长期管理需权衡药物副作用与手术风险,方案包括导管消融术(根治性治疗,成功率达95%以上,复发率低于5%)和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特殊人群(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孕妇)需加强监护,首选适宜治疗方式并注意术后监测;生活方式干预贯穿治疗全程,包括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和定期随访(反复发作患者复查动态心电图,导管消融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及24小时心电图)。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性期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急性发作时,需立即终止心动过速以恢复窦性心律。治疗方式包括物理刺激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1.1物理刺激方法
改良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并用力呼气(持续10~15秒),可增加胸腔内压,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发作。此方法适用于无禁忌症的成人患者,儿童需谨慎操作。
颈动脉窦按摩:需专业人员操作,通过压迫颈动脉窦触发反射性心动过缓。但需严格排除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患者,避免血栓脱落风险。
冷水敷面:用冷毛巾敷于面部可短暂刺激迷走神经,适用于家庭初步处理,但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1.2药物治疗
腺苷:为首选药物,通过快速静脉注射(6~12mg)可短暂阻断房室结传导,终止90%以上的PSVT发作。需注意可能引发短暂性呼吸困难、面部潮红等副作用,哮喘患者禁用。
维拉帕米或地尔硫: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腺苷无效或禁忌时。需监测血压,低血压或心衰患者慎用。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减慢房室结传导,适用于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的患者。
二、长期预防与维持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的PSVT患者,需根据病因和风险制定长期管理方案:
2.1导管消融术
根治性治疗:通过射频或冷冻消融破坏异常传导通路,成功率达95%以上,复发率低于5%。适用于症状频繁、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
风险评估:需术前评估心脏结构及传导系统,术后需监测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2.2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可减少发作频率。但需长期监测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及肺纤维化风险,尤其老年患者需谨慎。
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可降低心率,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3.1儿童与青少年
首选物理刺激或腺苷治疗,避免使用维拉帕米等可能引发低血压的药物。
导管消融术需严格评估风险,术后需密切监测心功能及传导系统。
3.2老年人
合并冠心病、心衰或糖尿病的患者,需优先选择对心脏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导管消融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脏结构,术后需加强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
3.3孕妇
急性发作时首选物理刺激,药物治疗需权衡利弊,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导管消融术需在妊娠中期进行,并严格监测胎儿情况。
四、生活方式干预
4.1避免诱发因素
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合并高血压或甲亢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4.2定期随访
反复发作的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导管消融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及24小时心电图,评估手术效果及并发症。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及发作频率个体化制定方案。急性期以终止心动过速为核心,长期管理需权衡药物副作用与手术风险。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护,生活方式干预贯穿治疗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