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筛查是孕期重要产前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包括血清学筛查(检测甲胎蛋白等指标并结合孕妇信息计算风险)和超声筛查(NT检查,孕11~13+6周进行,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等风险相关)两类,筛查流程有早期唐筛(孕11~13+6周,NT超声检查及血清学指标检测联合)、中期唐筛(孕15~20+6周,仅血清学筛查)和联合筛查(早期+中期);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多胎妊娠、肥胖孕妇及有糖尿病等病史者需注意筛查方式;筛查结果分低风险(常规产检)、高风险(行产前诊断或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为确诊“金标准”)和临界风险(可选择无创DNA进一步筛查或综合评估);温馨提示唐筛为风险评估非确诊检查,筛查前无需空腹但要准确提供信息,错过时间可直接选无创DNA检测,心理压力大者可提前与医生沟通。唐氏筛查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案,高风险孕妇要理性面对结果及时确诊,低风险孕妇也要定期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一、孕妇唐氏筛查的核心项目及意义
唐氏筛查是孕期重要产前检查项目,旨在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兹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帕陶综合征)的风险。其检查内容分为以下两类:
1.血清学筛查
检测指标: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游离雌三醇(uE3)及抑制素A(InhibinA,部分医院增加)。
计算方式: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种族等信息,通过风险评估软件计算胎儿患病概率。
意义:若风险值≥1/270(不同医院阈值略有差异),提示高风险,需进一步确诊检查。
2.超声筛查(NT检查)
检测指标: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正常范围为≤2.5mm(部分医院标准为≤3mm)。
检查时间:孕11~13+6周进行,过早或过晚均影响准确性。
意义: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等风险相关,需结合血清学结果综合判断。
二、筛查流程及时间节点
1.早期唐筛(孕11~13+6周)
包含NT超声检查及血清学指标检测,二者联合可提高筛查效率。
2.中期唐筛(孕15~20+6周)
仅血清学筛查,适用于未进行早期筛查或早期结果不明确的孕妇。
3.联合筛查(早期+中期)
早期筛查高风险者建议直接行产前诊断,低风险者可在中期复查以降低假阴性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35岁)
直接建议行产前诊断(羊水穿刺或无创DNA),因唐筛假阳性率高,且高龄本身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因素。
2.多胎妊娠
双胎或多胎孕妇血清学指标易受干扰,建议优先选择NT超声联合无创DNA检查。
3.肥胖孕妇(BMI≥30)
血清学指标准确性可能降低,需结合超声及临床评估。
4.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
需告知医生病史,因某些疾病可能影响筛查结果解读。
四、筛查结果解读及后续处理
1.低风险(风险值<阈值)
常规产检即可,但需注意唐筛无法排除所有染色体异常,仍需关注胎儿发育。
2.高风险(风险值≥阈值)
需行产前诊断(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或无创DNA检测(NIPT),其中羊水穿刺为确诊“金标准”。
3.临界风险(风险值接近阈值)
可选择无创DNA进一步筛查,或结合家族史、超声异常等综合评估。
五、温馨提示
1.唐筛为风险评估,非确诊检查,高风险≠胎儿患病,低风险≠绝对安全。
2.筛查前无需空腹,但需准确提供孕周、体重等信息,避免结果偏差。
3.若错过唐筛时间,可直接选择无创DNA检测(孕12~22+6周)。
4.心理压力较大者,可提前与医生沟通筛查方案,必要时选择直接产前诊断。
唐氏筛查是孕期重要检查,但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案。高风险孕妇需理性面对结果,及时确诊;低风险孕妇亦需定期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