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做什么检查确诊
低血糖的检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胰岛素和C肽测定、饥饿试验及其他相关检查(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等),不同检测方法有各自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如毛细血管血糖测定可快速获值,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更准确,胰岛素和C肽测定助于判断胰岛素分泌情况,饥饿试验观察低血糖症状及血糖变化,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综合判断低血糖原因
一、血糖检测
1.毛细血管血糖测定:这是确诊低血糖最常用的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获得血糖值。一般采用血糖仪进行检测,若成人非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高度怀疑低血糖。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低血糖的血糖标准有所差异,如婴儿和儿童血糖低于2.2mmol/L可考虑低血糖。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代谢特点,更易出现低血糖情况,在检测时需注意采血的规范性以保证结果准确。
2.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血糖水平。静脉血浆葡萄糖正常值成人是3.9~6.1mmol/L,非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可诊断低血糖,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浆葡萄糖低于3.9mmol/L可诊断低血糖。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长期饮酒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其代谢情况特殊,在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时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二、胰岛素和C肽测定
1.胰岛素测定:胰岛素瘤等疾病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增多引起低血糖。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若胰岛素浓度升高,同时血糖降低,提示胰岛素分泌不适当增多。对于有不明原因低血糖且怀疑胰岛素瘤的患者,需进行此项检测。但在检测时要考虑到一些药物等因素可能对胰岛素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如使用某些磺胺类药物等。
2.C肽测定:C肽与胰岛素以等摩尔数分泌,测定C肽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C肽升高伴低血糖常见于胰岛素瘤或外源性胰岛素使用过量等情况。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检测C肽有助于鉴别是自身胰岛素分泌过多还是外源性胰岛素使用过量导致的低血糖。
三、饥饿试验
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不进食,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及血糖变化。一般禁食12~72小时,若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头晕等)且血糖低于2.8mmol/L则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瘤等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疾病。对于老年患者进行饥饿试验时,要密切监测其身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低血糖相关并发症风险。儿童进行饥饿试验需谨慎,要充分评估其风险,在有医护人员严密监护下进行。
四、其他相关检查
1.肝功能检查:某些肝脏疾病可影响糖代谢导致低血糖,如严重肝病时肝脏糖原合成和储存、糖异生功能障碍等。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结合血糖情况综合判断。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时需重点排查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糖代谢紊乱。
2.肾功能检查:肾功能不全时可能影响激素代谢等,从而影响血糖水平。检测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若肾功能异常,需考虑其对糖代谢的影响与低血糖发生的关系。对于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本身糖代谢调节就可能存在问题,出现低血糖时更要全面评估肾功能等相关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