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可由糖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糖生成不足、糖转化异常导致。糖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包括饮食因素、疾病致摄入减少、药物影响摄入、剧烈运动、疾病致消耗增加;糖生成不足涉及肝脏疾病(严重肝病、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内分泌疾病(胰岛素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转化异常包含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半乳糖血症。
一、糖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的低血糖
1.摄入不足方面
饮食因素:对于正常人群,长时间未进食、节食过度等情况可引起低血糖。例如,一些人为了减肥过度节食,长时间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等供能物质,身体缺乏足够的糖来源,就容易引发低血糖。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若饮食不均衡,挑食、偏食导致糖类摄入过少,也可能出现低血糖情况。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如果饮食中糖类摄入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基础代谢等能量需求,就容易引发低血糖。
疾病导致摄入减少:某些疾病会影响食物的摄入,如口腔疾病导致咀嚼吞咽困难、消化道疾病引起严重呕吐腹泻等,使得机体不能正常摄取足够的糖类。例如,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可能因腹痛、恶心呕吐而进食减少,进而导致糖摄入不足引发低血糖。
药物影响摄入: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食欲从而导致糖摄入减少,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消耗过多方面
剧烈运动:正常人群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剧烈运动时,身体消耗大量能量,而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运动过程中糖的消耗远远超过了身体的补充速度,就会引发低血糖。比如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身体消耗大量糖分,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过度玩耍、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低血糖,儿童活泼好动,但自身糖原储备相对较少,剧烈运动时糖消耗快,若未及时补充,就容易发生低血糖。
某些疾病导致消耗增加: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身体消耗能量增多,若糖的生成和补充不能满足消耗,就会引发低血糖。还有像重症感染等情况,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糖的消耗也会明显增加,从而容易导致低血糖。
二、糖生成不足相关的低血糖
1.肝脏疾病
严重肝病:例如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脏疾病会影响肝脏的糖原合成和分解功能。肝脏是储存糖原并在需要时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其糖原合成能力下降,糖原分解也受到阻碍,导致血糖来源减少,容易引发低血糖。比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调节血糖水平,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这是一类遗传性疾病,由于体内缺乏参与糖原合成、分解等过程的特定酶,导致糖原代谢障碍,糖生成不足引发低血糖。例如糖原累积症,患者体内缺乏糖原代谢所需的酶,使得糖原不能正常代谢为葡萄糖,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多见,因为是遗传性疾病,从出生后就可能逐渐出现相关症状。
2.内分泌疾病
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肿瘤会自主分泌过多胰岛素,胰岛素会促进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大量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被过多消耗和储存,导致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引发低血糖。胰岛素瘤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多见于成年人,患者常反复出现低血糖发作,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分泌的一些激素如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缺乏,会影响糖代谢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糖生成不足引发低血糖。例如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缺血坏死,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相关表现。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等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皮质醇分泌减少,糖异生等过程受到影响,糖生成不足,容易引发低血糖。
三、糖转化异常相关的低血糖
1.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这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疾病,患者体内缺乏醛缩酶B,导致进食含果糖的食物后,果糖不能正常代谢,影响糖的转化过程,进而引发低血糖。患儿在摄入含果糖的食物后,如水果、含糖饮料等,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出汗、震颤、昏迷等。
2.半乳糖血症:由于患者体内缺乏半乳糖代谢相关的酶,半乳糖不能正常转化为葡萄糖等供能物质,导致糖转化异常,引发低血糖。患儿通常在摄入含半乳糖的食物后发病,如母乳、牛奶等,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低血糖等一系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