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脱位治疗需依据脱位类型、损伤程度及患者个体特征制定方案,目标是恢复关节稳定性、缓解疼痛、预防复发并改善功能;急性首次脱位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急性期关节复位固定、冷敷抗炎、康复训练及长期管理;复发性脱位或合并严重结构损伤需手术干预,有不同手术方式及术后康复阶段;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复发需采取肌肉强化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等长期策略。
一、髌骨脱位的治疗原则与目标
髌骨脱位的治疗需根据脱位类型(急性/复发性)、损伤程度及患者个体特征制定方案,核心目标为恢复关节稳定性、缓解疼痛、预防复发并改善膝关节功能。急性首次脱位以保守治疗为主,复发性脱位或合并严重结构损伤者需考虑手术干预。
二、急性首次髌骨脱位的保守治疗
1.急性期处理
1.1关节复位与固定: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术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托腘窝,缓慢屈膝至30°~45°,轻推髌骨内侧缘使其复位,复位后需用长腿石膏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6周,避免早期活动导致二次脱位。
1.2冷敷与抗炎:复位后48小时内间断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可减轻肿胀及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辅助缓解炎症反应,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1.3康复训练:固定解除后,需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日3组,每组10~15次)、直腿抬高(每日2组,每组10次)、踝泵运动(每小时5~10次)以增强肌肉力量,同时避免深蹲、急停转向等高风险动作。
2.长期管理
2.1运动模式调整:建议患者避免参与篮球、足球等需频繁变向的运动,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运动时佩戴护膝可提供额外稳定性。
2.2体重管理:肥胖患者(BMI≥28)需通过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减轻体重,每减轻1kg体重,膝关节承受压力减少约4kg,可降低复发风险。
2.3定期随访:每3~6个月进行一次膝关节X线或MRI检查,评估髌骨轨迹及软骨损伤情况,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关节交锁,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复发性脱位(≥2次)、合并骨性结构异常(如高位髌骨、髌骨倾斜角>15°)、内侧髌股韧带(MPFL)完全断裂或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Ⅲ~Ⅳ级)者需手术干预,研究显示,非手术治疗的复发率可达30%~50%,而手术可将复发率降至5%~10%。
2.手术方式选择
2.1MPFL重建术:适用于内侧韧带松弛或断裂者,通过自体腘绳肌腱或异体肌腱重建韧带,恢复髌骨内侧稳定性,术后需佩戴支具6周,逐步恢复膝关节活动度。
2.2胫骨结节内移术:合并高位髌骨或胫骨结节外移者,需将胫骨结节向内下方移位1~1.5cm,以改善髌骨轨迹,术后需避免完全负重4~6周。
2.3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合并软骨损伤者,通过关节镜清除游离软骨碎片,修复损伤面,术后需结合康复训练以促进软骨再生。
3.术后康复
3.1早期阶段(0~2周):以冰敷、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为主,避免膝关节屈曲超过30°。
3.2中期阶段(2~6周):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屈曲至90°),同时进行闭链运动(如坐姿腿伸直)以增强肌肉控制。
3.3晚期阶段(6周后):引入动态稳定性训练(如单腿站立、平衡垫训练),并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四、特殊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与青少年:因骨骼未完全发育,手术需谨慎选择,12岁以下儿童优先尝试保守治疗,若需手术,建议采用软组织平衡术(如MPFL重建)而非骨性手术,以避免影响骨骺生长。
2.老年人:合并骨质疏松者,手术需使用可吸收螺钉或锚钉固定,以减少应力集中,术后需补充钙剂(每日1000~1200mg)及维生素D(每日800~1000IU)以促进骨愈合。
3.孕妇:急性期以支具固定及冷敷为主,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胎儿风险),若需手术,建议在产后3个月进行。
4.运动员:复发性脱位且需返回赛场者,建议选择MPFL重建术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以提供更稳定的关节环境,术后需通过运动功能评估(如等速肌力测试)确认恢复情况后再重返训练。
五、预防复发的长期策略
1.肌肉强化训练:每周进行2~3次股四头肌(尤其是股内侧肌)及髋外展肌训练(如侧卧抬腿、弹力带抗阻训练),可降低复发风险约40%。
2.神经肌肉控制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如单腿闭眼站立)及本体感觉训练(如使用平衡板)改善膝关节动态稳定性,研究显示,此类训练可使复发率降低30%。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跪坐或盘腿,减少爬楼梯频率(每日楼梯步数建议<500级),选择有良好缓冲的鞋垫以分散膝关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