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需立即就医,通过超声等确诊后据情况处理,孕晚期多尽快终止妊娠,孕早期视情况保守或终止,高龄及有既往病史孕妇处理有特殊注意事项,需及时准确识别并恰当处理以保障母儿健康。
胎盘早剥的一般处理原则
纠正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患者的休克状况。可快速输入晶体液、血浆、全血等,以维持孕妇的血压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对于失血较多的孕妇,要注意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必要时继续输血。
监测胎儿情况:密切观察胎儿的心率、胎动等情况,通过胎心监护等手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若胎儿出现窘迫等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尽快终止妊娠等。
不同孕周及病情下的处理差异
孕早期胎盘早剥:孕早期胎盘早剥相对较少见,若出现相关症状,如阴道流血、腹痛等,需详细评估。若出血少、病情稳定,可采取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盘情况。但孕早期胎儿发育尚不稳定,若病情加重,可能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孕晚期胎盘早剥:孕晚期胎盘早剥较为常见,处理上更强调尽快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儿安全。对于孕周较大、胎儿已基本成熟的孕妇,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对于孕周较小但胎儿已出现严重窘迫等情况的孕妇,也需果断终止妊娠。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孕期并发症较多。在处理胎盘早剥时,要更加密切监测孕妇的全身状况,如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高龄孕妇脏器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对失血等情况的耐受能力较差。同时,对于胎儿的评估要更加谨慎,综合考虑胎儿的预后及孕妇的身体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有既往病史的孕妇:如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病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几率更高。在此次胎盘早剥的处理中,要重视原发病的控制。例如,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控制血压,同时在终止妊娠后仍需关注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并且在后续的妊娠计划等方面,要与孕妇充分沟通,评估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胎盘早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需要及时、准确地识别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