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分别阐述了其定义与病因、症状表现、体征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急性多由病毒感染等引发,有相应起病急的症状、鼻咽部充血等体征,靠病史等诊断,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慢性可由急性转化等导致,有长期鼻咽部不适等表现,靠病史等诊断,需去除病因并局部处理等,儿童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需注意。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常为继发,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易引发该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患病。
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由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转化而来,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化学气体(如吸烟产生的烟雾、工业废气等)、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职业因素(如教师长期用嗓、接触粉尘环境等)、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等均可导致慢性鼻咽炎的发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更易罹患。
二、症状表现
急性鼻咽炎:起病较急,初期可感觉鼻咽部干燥、灼热,随后出现鼻塞、流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液脓涕,还可伴有咽痛、咳嗽,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儿童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明显,可出现高热、惊厥等表现。
慢性鼻咽炎:症状相对较轻且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鼻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鼻咽部,可引起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全身症状,但若伴发全身慢性疾病时可能出现相应系统的不适表现,儿童患者若存在慢性鼻咽炎,可能影响其呼吸、睡眠及生长发育等。
三、体征表现
急性鼻咽炎:检查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有时可见黏膜表面有灰白色点状渗出物,儿童患者可能因鼻咽部肿胀明显出现呼吸不畅等表现。
慢性鼻咽炎:检查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分泌物附着,或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呈现颗粒状隆起等。
四、诊断方法
急性鼻咽炎:主要依据病史(如近期有受凉等诱因)、典型症状(如鼻咽部干燥、灼热、鼻塞、流涕等)及查体(鼻咽部黏膜充血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或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原体。
慢性鼻咽炎:主要根据病史(如既往有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史等)、症状(长期鼻咽部不适等)及查体(鼻咽部黏膜慢性改变等)进行诊断,有时需与鼻咽部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可通过鼻咽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五、治疗原则
急性鼻咽炎: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如多饮水、注意休息,病毒感染引起者一般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尤其要避免不当用药),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儿童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高热等情况。
慢性鼻咽炎:首先需去除病因,如避免接触有害刺激因素、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等,局部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咽部以清洁鼻咽部、缓解不适,对于淋巴组织增生明显者可考虑进行局部治疗,但需谨慎选择方法,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