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外界物质意外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引发气道梗阻等病理改变,成因多为误吸,儿童因咀嚼和喉保护反射不完善、成人因吞咽异常等易致,5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人为好发人群,常出现突然呛咳、呼吸困难等表现,诊断靠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X线、CT)、支气管镜检查,儿童需家长加强看护,老年人进食要细嚼慢咽。
一、定义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外界物质意外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内,从而引发气道梗阻、炎症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
二、成因与好发人群
(一)成因
多因误吸所致,常见于儿童将小物件(如花生米、瓜子、豆类、小玩具、笔帽等)放入口中,在哭闹、嬉笑、奔跑时不慎吸入气道;成人也可能因吞咽功能异常、醉酒、全麻时护理不当等原因发生异物吸入。
(二)好发人群
儿童是高发群体,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其咀嚼功能不完善、喉保护反射不健全,增加了误吸风险;老年人因吞咽功能减退等因素,也易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
三、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突然呛咳、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部分可伴有面色青紫、吸气性喘鸣等表现。若异物较小且位置相对固定,可能仅有轻微咳嗽等非典型症状,但仍需警惕。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是否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这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不透光异物有一定诊断价值;对于透光异物,需借助CT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明确异物位置及气道情况;
(三)支气管镜检查
是诊断和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重要手段,既能明确异物存在,还可同时进行异物取出操作。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由于其喉保护反射不完善、好奇心强易误放物品,家长需加强看护,避免儿童接触小物件,一旦发生呛咳等疑似异物吸入情况,应立即就医。
(二)老年人
因吞咽功能减退,进食时需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或进食过程中说话、嬉笑,家人应留意其进食情况,若出现呛咳等表现,需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