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保养需从多方面入手,姿势与体位要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睡姿;运动要进行有氧运动和腰部肌肉锻炼且循序渐进;生活习惯要避免腰部受寒、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饮食要营养均衡并避免不良饮食习惯;还要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姿势与体位保养
坐姿:保持正确坐姿,应使腰部挺直,臀部充分接触椅面,膝关节略高于髋关节,避免瘫坐。例如,使用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可使腰椎处于正常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压力。对于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每隔30-40分钟应起身活动一下腰部,避免腰椎长时间处于同一不良姿势。
站姿:站立时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脊柱伸直,让身体重心落在双脚之间。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可交替将一只脚放在矮凳上,减轻腰部负担。
睡姿: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放松腰部肌肉;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患有腰椎病的人群,不建议睡过软的床垫,合适的床垫应能在睡眠中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一般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较为适宜。
二、运动保养
有氧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的稳定性。例如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腰椎的压力,同时游泳过程中需要不断划水和蹬水,能有效锻炼腰部及背部肌肉。每周可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60分钟。对于腰椎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逐渐增加游泳的强度和时间,但急性发作期应避免游泳。
腰部肌肉锻炼:
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形似飞燕,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5组。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20个为一组,每天可做3-5组。需要注意的是,腰部肌肉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腰椎损伤加重。老年人及患有严重腰椎病的人群在进行腰部肌肉锻炼时,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
三、生活习惯保养
避免腰部受寒:寒冷刺激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加重腰椎病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腰部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可佩戴腰围保护腰部,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对于长期处于寒冷环境工作的人群,可定时活动腰部,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容易诱发或加重腰椎病。因此,应保持合理的体重,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一般来说,体质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对于肥胖的腰椎病患者,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腰椎压力,改善病情。
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长时间弯腰会使腰椎间盘承受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应尽量减少弯腰搬重物的次数,如需搬重物,应先蹲下,使物体尽量靠近身体,然后再起身搬运,避免腰部用力。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应注意工作中的腰部保护,可佩戴护腰等辅助器具,并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休息时间。
四、饮食保养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能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可多吃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的食物;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例如,每天保证300-500毫升牛奶的摄入,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钙。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应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间接影响腰椎的健康。同时,应避免过量饮酒,酒精会影响钙的吸收,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腰椎病的发生风险。
五、定期复查与就医
定期复查:患有腰椎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了解腰椎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保养和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也应定期评估腰部功能和症状改善情况。
及时就医:如果在保养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突然加重、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可能是腰椎病情加重的表现,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