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因各种原因致小肠黏膜乳糖酶暂时性受损,进食含乳糖食物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可从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观察、相关检查判断,常见原因有肠道感染、胃肠道疾病、药物、酒精等,不同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儿童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定义及判断要点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黏膜乳糖酶暂时性受损,从而使机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一种情况。判断是否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病史询问
1.年龄因素:对于婴幼儿,需询问是否有肠道感染史,如轮状病毒肠炎等,因为肠道感染是导致婴幼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后,病毒可损伤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影响乳糖酶的分泌和活性。对于成年人,要询问近期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史,如胃肠炎、肠道手术史等。肠道手术可能会影响乳糖酶的分泌部位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间接影响乳糖代谢。
2.生活方式因素:是否有近期大量饮酒史,酒精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乳糖酶功能;是否有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史,如某些抗生素,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影响乳糖的消化。
3.病史因素:是否有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家族史,但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不同,先天性是先天性的酶缺乏,而继发性是后天因素导致酶功能暂时受损。
(二)临床表现观察
1.消化系统症状: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为大便次数轻度增加,重者可为大量水样便。腹痛多为腹部隐痛或胀痛。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
2.症状与饮食的关系:症状出现与摄入含乳糖食物密切相关,停止摄入含乳糖食物后,症状可不同程度缓解。例如饮用牛奶后很快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停止饮用牛奶后症状逐渐减轻。
(三)相关检查
1.氢呼气试验:受试者口服一定量的乳糖后,定时收集呼气样本,检测其中氢气含量。如果肠道内乳糖未被充分消化吸收,在结肠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呼气中氢气含量升高,提示乳糖吸收不良,支持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
2.乳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后,口服一定量乳糖(按体重计算),然后定时检测血糖。正常情况下,乳糖被消化吸收后血糖会升高,如果乳糖吸收不良,血糖升高不明显或升高幅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辅助判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3.小肠黏膜活检:通过内镜取小肠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乳糖酶的含量和活性。如果发现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乳糖酶含量降低或活性减弱,可明确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诊断,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时才考虑。
二、常见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及对应情况
(一)肠道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等。以轮状病毒为例,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绒毛萎缩、变短,影响乳糖酶的存在部位和功能,一般在病毒感染后的1-2周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乳糖酶活性降低,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见于婴幼儿,患儿除了有腹泻、呕吐等轮状病毒肠炎表现外,还会在进食母乳或牛奶后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加重的情况。
2.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等。细菌感染可能释放毒素损伤肠道黏膜,影响乳糖酶的分泌和功能,患者在肠道细菌感染急性期或恢复期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成年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在有肠道细菌感染病史后,进食含乳糖食物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二)胃肠道疾病因素
1.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的慢性炎症会破坏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影响乳糖酶的正常表达和活性,患者在疾病活动期或缓解期均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表现为进食乳制品后肠道不适症状,且病情越严重,对乳糖的耐受能力越差,需要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中乳糖的摄入。
2.肠道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等。肠道手术可能改变了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消化吸收环境,影响乳糖酶的分泌和乳糖的消化过程,术后患者短期内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需要逐渐调整饮食,从少量乳糖摄入开始,观察耐受情况,儿童患者术后更要密切关注营养状况和乳糖耐受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求较高。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间接影响乳糖的代谢,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菌群相对脆弱,使用抗生素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需注意观察是否有乳糖不耐受表现,可适当调整饮食中乳糖的含量。
2.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肠道黏膜,影响小肠黏膜的正常功能,包括乳糖酶的分泌和活性,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对于成年男性和女性,长期过量饮酒后出现进食乳制品不适症状时,要考虑酒精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需建议减少饮酒量并观察症状变化。
三、特殊人群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1.特点: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肠道感染是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肠炎后极易出现乳糖不耐受,表现为腹泻次数多,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同时伴有腹胀、哭闹不安等。由于婴幼儿营养需求大,尤其是对乳糖的需求,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能影响其营养摄入,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
2.注意事项:对于因肠道感染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在腹泻期间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粉,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加重肠道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大便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道黏膜萎缩,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影响其营养状况,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例如,老年人因肠道炎症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后,可能会减少乳制品的摄入,进而导致钙等营养素缺乏。
2.注意事项:老年人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可选择低乳糖的乳制品,如经过乳糖酶处理的牛奶等,或者选择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在调整饮食过程中,要注意营养均衡,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等营养素。
(三)儿童(非婴幼儿)
1.特点: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肠道感染、药物使用等情况,也可能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与婴幼儿相比,儿童的肠道功能相对较成熟,但仍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进食乳制品后腹痛、腹胀、腹泻等,可能会影响其食欲和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例如,儿童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后,可能会出现挑食、食欲不振等情况。
2.注意事项:儿童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时,要根据其年龄和营养需求调整饮食。可以选择合适的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保证营养摄入。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进食限制可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家长要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和治疗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