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前的环境和患者体位准备,常用的放松类、理筋类、调整类手法及操作,不同病情阶段和特殊人群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包括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及儿童、老年、女性患者的推拿要点。
一、推拿按摩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选择安静、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5℃左右,避免患者因受凉而加重颈部不适。
2.患者体位准备:患者一般取坐位,肌肉放松,颈部自然放松前倾。特殊情况如患者不能坐位,也可采取卧位,但需确保患者舒适且颈部能得到有效操作。
二、常用推拿按摩手法及操作
1.放松类手法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附着于颈部肌肉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以风池穴、颈夹脊穴周围肌肉为例,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通过揉法放松紧张的颈部肌肉,改善肌肉血液循环,每次操作约5-10分钟。
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颈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作用于颈部。重点在斜方肌等肌肉较丰厚部位,滚法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每次操作5-10分钟,能进一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肌肉放松。
2.理筋类手法
弹拨法:用拇指指端深按于颈部紧张的肌肉条索处,如胸锁乳突肌等,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弹拨动作,像弹拨胸锁乳突肌时,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弹拨3-5次,可松解粘连的肌肉纤维,减轻肌肉痉挛。
拿捏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捏颈部肌肉,从风池穴向下拿捏至肩井穴部位,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拿捏5-10次,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3.调整类手法
颈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后方,用双手握住患者头部两侧,缓慢向上拔伸颈部,根据患者情况控制拔伸力量和时间,一般拔伸1-3分钟,可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神经根受压。
颈部旋转扳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住患者头部一侧,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缓慢将患者颈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稍作停顿,然后瞬间用力做一个小幅度的快速扳动,左右侧分别操作,操作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暴力操作导致损伤。
三、不同病情阶段的推拿按摩注意事项
1.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颈部疼痛、神经根水肿较明显,推拿按摩手法应轻柔,避免使用重手法的调整类手法,以放松类手法为主,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加重局部水肿和炎症。
2.缓解期:此阶段可适当增加理筋类和调整类手法的应用,但仍需根据患者颈部肌肉紧张程度和神经受压情况谨慎操作。调整类手法操作时要精准,确保在安全的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过度旋转或拔伸导致神经根损伤。
3.慢性期:慢性期患者颈部肌肉多有明显挛缩、粘连,推拿按摩时可适当加大手法力度,但仍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对于年龄较大、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调整类手法操作需更加谨慎,防止因骨质脆弱发生骨折等意外情况。
四、特殊人群推拿按摩要点
1.儿童患者:儿童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少见,若发生,推拿按摩手法需更加轻柔,避免使用成人的重手法调整类操作。以放松类手法为主,操作时密切观察儿童反应,因其颈部肌肉、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任何不当操作都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颈椎退变严重等情况,推拿按摩时要特别注意手法力度和操作部位。调整类手法应尽量避免,放松类和理筋类手法操作时力度要适中,同时要关注患者的耐受程度,操作前后需告知患者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剧烈活动。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推拿按摩时,手法力度要适当减轻,尤其是下腹部相关经络穴位附近操作需谨慎,防止对月经周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操作环境的舒适和温馨,给予女性患者更多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