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来源不同,原发性多为儿童初次感染,继发性为原发感染后潜伏菌活化或再次感染,病理特点有别,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表现不同,治疗均遵抗结核原则但需考虑人群差异,儿童需关注药物对发育影响,成人要考虑既往用药史等。
一、感染来源
原发性肺结核:多为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首次侵入人体开始繁殖。儿童相对更易发生原发性肺结核,其生活方式中与外界接触感染结核菌的机会相对较多,且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更易被结核菌侵袭。
继发性肺结核:通常是在原发感染后,体内潜伏的结核菌重新活化导致发病,也可由再次感染结核菌引起。成年人中更为常见,既往有结核感染史的人群,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下,潜伏的结核菌可能重新活跃引发疾病。
二、病理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病理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包括肺部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发病灶多位于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继发性肺结核:病理改变多样,可表现为渗出、增殖、纤维化、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好发于肺尖部等部位。
三、临床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可因原发病灶较大或发生淋巴结支气管瘘出现喘息、气促等表现。儿童原发性肺结核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因儿童机体对结核菌反应较为强烈。
继发性肺结核:症状多样,常见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成年人继发性肺结核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症状有所差异,若有空洞形成等情况,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四、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组成的哑铃状阴影。
继发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复杂,可呈斑片状、条索状、空洞性等多种改变,如可见肺尖或锁骨下区的浸润影、空洞影等。
五、治疗原则
原发性肺结核:一般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因其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
继发性肺结核:治疗同样遵循抗结核化疗原则,但根据病情不同,治疗方案可能有所调整,如有空洞形成等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疗程的治疗。成年人继发性肺结核在治疗时要考虑既往用药史等情况,儿童继发性肺结核治疗需更加谨慎,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