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较少见但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特征是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5mmol/L)和pH值降低(<7.35)。其发生机制包括乳酸产生过多(组织缺氧使细胞无氧糖酵解致乳酸生成增、糖代谢紊乱致葡萄糖利用障碍使乳酸生成多)、乳酸清除减少(肝脏功能障碍致乳酸代谢清除能力降、肾功能不全致乳酸排泄能力减)及其他因素(药物因素如二甲双胍易诱发、年龄因素使老年患者易患、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酗酒干扰代谢)。
一、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定义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但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通常大于5mmol/L)和pH值降低(通常小于7.35)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二、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机制
(一)乳酸产生过多
1.组织缺氧
当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时,如合并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机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此时,细胞会进行无氧糖酵解,使乳酸生成增加。例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细胞缺氧,葡萄糖无氧代谢增强,乳酸生成增多。
严重感染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注不足,也会导致无氧酵解增强,乳酸产生增多。
2.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葡萄糖利用障碍。例如,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更多地通过无氧酵解产生乳酸。一些研究表明,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水平往往升高。
(二)乳酸清除减少
1.肝脏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肝脏病变,如长期糖尿病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肝硬化等。肝脏是乳酸代谢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乳酸在肝脏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当肝脏功能受损时,乳酸的代谢清除能力下降。例如,患有肝硬化的糖尿病患者,其肝脏对乳酸的摄取和转化能力减弱,导致乳酸在体内蓄积。
2.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当发展到肾功能不全阶段时,肾脏排泄乳酸的能力降低。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等过程来排泄乳酸,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分泌乳酸的功能也受到影响,从而使乳酸在体内潴留。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血乳酸水平容易升高。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诱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如双胍类降糖药中的二甲双胍。虽然二甲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较低,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容易发生,如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时,由于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药物排泄减少,在体内蓄积,增加了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另外,当患者存在缺氧状态,如合并心肺疾病时,也会增加二甲双胍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性。
2.年龄因素
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包括肝脏的代谢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脏对乳酸的代谢能力下降,肾脏对乳酸的排泄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容易出现组织缺氧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酗酒的糖尿病患者,酒精可干扰肝脏的代谢功能,影响乳酸的代谢清除。而且酗酒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进一步影响机体的乳酸代谢平衡。例如,长期酗酒的糖尿病患者,肝脏对乳酸的代谢受到抑制,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