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突眼怎样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来源:民福康

甲亢突眼分为良性突眼和恶性突眼,良性突眼眼球突出度多在18mm以内,主要由交感神经兴奋致眼外肌和上睑肌张力增高引起,甲状腺功能相对稳定,眼部功能影响轻,影像学检查眼外肌轻度增粗等;恶性突眼眼球突出度多在18mm以上,有明显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等,甲状腺功能波动大,眼部功能损害重,影像学检查眼外肌明显增粗等,且长期吸烟是恶性突眼重要危险因素。

一、临床表现方面

(一)良性突眼

1.眼部症状特点

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眼外肌和上睑肌张力增高引起。通常表现为轻度的眼球突出,一般突眼度在18mm以内(正常眼球突出度约12-14mm,男性稍大)。患者可能有眼裂增宽(Stellwag征),双眼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vonGraefe征);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Joffroy征);看近物时,双眼球会聚不良(Mobius征)等表现。这些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不影响视力,主要是眼部的一些功能性改变,不伴有严重的眼部结构破坏。

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的甲亢突眼患者,良性突眼的临床表现可能在程度上略有差异,但基本的眼部体征特点相似。对于儿童甲亢突眼患者,良性突眼同样以眼征为主,如眼裂增宽等,但需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眼部的变化情况。

从性别角度,男女在良性突眼的临床表现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根据眼部的体征来判断。

生活方式方面,一般没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因素会直接导致良性突眼的特殊表现,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甲亢的病情,间接影响突眼情况,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可能会使甲亢病情波动,进而影响突眼状态。

病史方面,有甲亢病史,且甲亢病情相对稳定,突眼症状主要是由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的眼部改变。

(二)恶性突眼

1.眼部症状特点

又称为浸润性突眼、Graves眼病。眼球突出度多在18mm以上,可高达30mm。患者有明显的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由于眼外肌和眼球后组织的炎症、水肿和浸润性改变,患者眼球运动受限,严重时可出现复视。眼部检查可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固定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角膜溃疡、全眼球炎,甚至失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可能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儿童患者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恶性突眼对其视力和眼部结构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恶性突眼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

性别上,目前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恶性突眼在临床表现上有本质不同,但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因素中,长期吸烟是恶性突眼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加重浸润性突眼的病情,因为烟草中的一些成分会影响眼部组织的代谢和免疫反应等。

病史方面,甲亢病情通常处于活动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波动较大,或者有其他与甲亢相关的自身免疫异常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方面

(一)良性突眼

1.超声检查

眼外肌轻度增粗,一般厚度增加不超过正常范围较多,眼外肌的结构相对完整,没有明显的炎症浸润表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眼外肌的厚度、回声等情况,良性突眼时眼外肌增粗程度较轻,不影响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时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可能需要适当安抚儿童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老年人进行超声检查时,要考虑其眼部可能存在的其他退行性改变,但不影响对甲亢突眼良性情况的判断。

2.CT检查

眼球后组织脂肪增多,但眼外肌和眶内软组织没有明显的浸润性改变,眼外肌增粗不明显,一般增粗的眼外肌厚度在正常范围的轻度升高,眶内结构相对清晰,没有严重的组织破坏征象。

性别差异在CT表现上不突出,主要是根据眼外肌和眶内组织的改变来判断。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因素在CT上可能没有直接的特征性表现,但结合临床病史可以辅助判断。

(二)恶性突眼

1.超声检查

眼外肌明显增粗,可累及多条眼外肌,尤其是下直肌和内直肌等,眼外肌回声不均匀,可能存在炎症浸润的表现。同时,眼球后组织有明显的水肿和浸润,脂肪组织回声改变等。

儿童恶性突眼患者超声检查时,要注意其眼部结构的发育情况,与良性突眼的超声表现有明显区别。老年人的超声检查可能因为眼部本身的一些老化改变而需要更细致地鉴别,但恶性突眼的超声特征仍然是眼外肌明显增粗等。

2.CT检查

可见眼外肌明显增粗,眶内软组织有密度增高的浸润影,眼球后脂肪间隙变窄,眼外肌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不清,有明显的炎症浸润表现。严重时可见眶内结构受压变形等情况。

不同性别患者的CT表现类似,但在治疗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带来的个体对药物等治疗的耐受性等因素。生活方式中吸烟的恶性突眼患者,CT上可能显示眶内炎症浸润更明显,病情进展更快。

三、功能检查方面

(一)良性突眼

1.甲状腺功能相关检查

甲状腺功能可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自身抗体水平可能没有恶性突眼那么高的波动。甲状腺激素水平一般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但病情相对稳定,眼部病变主要由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与甲状腺功能的剧烈波动关系不大。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正常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成人有差异,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可能会有生理性减退,在评估甲亢突眼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情况。

2.眼部功能检查

视力一般不受影响或轻度下降,通过视力检查可发现视力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视野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眼电生理检查可能无明显特征性改变,主要是眼部的功能性改变,没有严重的神经-肌肉传导等方面的严重异常。

性别对眼部功能检查结果影响不大,生活方式中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从而对良性突眼的病情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恶性突眼

1.甲状腺功能相关检查

甲状腺功能可能波动较大,TRAb等自身抗体水平通常较高,提示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处于活跃状态,这与恶性突眼的发病机制中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年龄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在恶性突眼患者中需要特别关注,儿童恶性突眼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调节与成人不同,老年人可能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在治疗甲亢突眼时要综合调整甲状腺功能治疗方案。

2.眼部功能检查

视力明显下降,视野检查可能出现异常,如视野缺损等。眼电生理检查可发现视网膜-神经传导等方面的异常,提示眼部神经-肌肉系统有严重的功能损害。

性别在眼部功能检查结果上无特殊差异,但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恶性突眼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一些治疗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等。生活方式中吸烟的恶性突眼患者,其眼部功能损害可能进展更快,因为吸烟会加重眼部的炎症反应等。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甲亢突眼
甲亢突眼属于自身免疫性眼病,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和眼部组织同时出现病变。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饭前饭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血糖值的正常范围和糖尿病患者、孕妇的血糖控制标准,以及血糖值异常的提示意义。 饭前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饭后1小时血糖为6.7-9.4mmol/L之间,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饭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血糖值只是一个参考范围,具体情况还需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正常值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正常值通常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正常值应该小于115IU/ml。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它可以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如果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Graves
怀孕空腹血糖5.2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孕妇空腹血糖数值为5.2mmol/L,可能由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原因导致,需积极治疗。 一、饮食不合理:若不注重饮食健康,常食用奶油蛋糕等高糖食物,可能引起空腹血糖上升。此时可多选择清淡食物来缓解,如小米粥、黄瓜等。 二、缺乏体育锻炼:平时严重缺乏锻炼,会使血液流速减慢,进而影
孕妇中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孕妇中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应低于8.5mmol/L。 孕妇中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应该低于8.5mmol/L。 原因如下: 1.孕妇的血糖控制对于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都非常重要。 2.过高的血糖水平可能增加孕妇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巨大儿、早产、胎儿畸形等的发生率
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怎么治疗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贫血、调整饮食和定期复查,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补充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减低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因此补充甲状腺激素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药物有左旋甲状腺素钠,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血清TSH水平恢复正常。 2.治
甲状腺手术后注意事项是啥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甲状腺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注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情况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2.注意饮食 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呛咳。同时,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
血糖高喝点白酒可以吗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血糖高的人不建议喝白酒,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必要时就医。 血糖高的人不建议喝白酒。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精,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抑制肝糖原的输出,还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此外,长期饮酒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身体造成损害。 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
发现甲状腺瘤严重吗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发现甲状腺瘤的严重程度需要综合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界、血流信号等特征,以及是否有恶变倾向等因素。大多数甲状腺瘤是良性的,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肿瘤较大或怀疑恶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发现甲状腺瘤严不严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2型糖尿病可以治好吗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无法治愈,但可通过多种手段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包括饮食和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管理和健康教育等。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
血脂高喝什么茶叶呢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血脂高的人可以喝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茶叶,如绿茶、黑茶、乌龙茶、菊花茶、荷叶茶等,但饮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血脂高的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同时饮茶应适量,避免饮用浓茶。 1.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可以降低血脂、血压,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黑茶 黑茶中的茶多糖复合物是降血脂的主要成分。 3.
总胆固醇高可以吃什么水果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总胆固醇高的人可选择苹果、柚子、蓝莓、石榴、香蕉等水果辅助控制胆固醇水平,但需注意食用量和选择合适的水果,同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并遵医嘱。 1.苹果 富含可溶性纤维和类黄酮,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2.柚子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黄酮,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3.蓝莓 富含抗氧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对怀孕有影响吗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可能影响受孕和胎儿发育,增加流产和妊娠并发症风险,孕妇需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情况进行治疗,同时定期产检,注意饮食、保暖、运动和保持良好心态。 1.影响受孕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影响受孕,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神
餐后两小时血糖8.0正常吗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餐后两小时血糖8.0mmol/L不正常,此为糖耐量减低。这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需加以重视,应就诊内分泌科。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应小于7.8mmol/L,其通常是对进食后约两小时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测量,可有效反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及调节功能。 一、当餐后两小时血糖为8.0mmol/L时:处于血
糖尿病低血糖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糖尿病低血糖的症状主要有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危害包括低血糖昏迷、心脑血管意外、认知功能障碍等。 1.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低血糖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面色苍白、乏力、烦躁、焦虑、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当血糖进一步降低时,患者会出现嗜睡、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
糖尿病吃西红柿好不好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西红柿,但需注意食用方式和摄入量。西红柿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但含有一定量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应将其计入总热量,选择合适时间,控制摄入量,搭配其他食物,以健康的烹饪方式食用。 西红柿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以下是一
低密度胆固醇偏低怎么办呢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低密度胆固醇偏低通常无需治疗,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其原因包括饮食、疾病、药物等,特殊人群需注意饮食均衡、增加运动、定期体检。 低密度胆固醇偏低通常不需要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来改善,定期复查即可。 低密度胆固醇偏低的原因有: 饮食因素:长期低脂饮食、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等,可能
胆固醇高,怎么降下来
黎慧清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胆固醇高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和药物治疗(他汀类、贝特类药物)来降低,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医嘱。 1.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调整: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黄油、猪油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