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肉类摄入分阶段考量,急性发作期严格限制蛋白质尤其是肉类摄入;病情缓解期逐渐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不同人群有不同调整;日常饮食中烹饪肉类选清淡方式,如清蒸、白煮等。
一、急性肝性脑病发作期
1.限制蛋白质摄入
此阶段通常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尤其是肉类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因为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对蛋白质代谢产物氨的清除能力下降,而肉类富含蛋白质,摄入后会在肠道被分解产生较多的氨等含氮物质,加重氨中毒,从而加重肝性脑病的症状。一般急性发作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限制在20g以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提供能量。
二、病情缓解期
1.逐渐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当病情逐渐缓解后,可以逐步增加肉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猪瘦肉、牛瘦肉等),其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较少,支链氨基酸相对较多,更利于肝性脑病患者的代谢。开始时可选择少量摄入,例如每日摄入50g左右的瘦猪肉,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没有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可逐渐增加摄入量,但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8-1.0g/kg体重左右,具体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肝功能情况、意识状态等进行调整。
对于老年肝性脑病患者,由于其肝脏功能进一步衰退,在增加肉类摄入时更要谨慎,起始量应更少,并且要密切监测血氨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而对于儿童肝性脑病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的需求有其特殊性,但肝性脑病发作期同样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缓解期在增加肉类等蛋白质摄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精确计算摄入量,保证在满足身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同时,避免加重肝性脑病。
三、日常饮食中的烹饪方式选择
1.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无论处于肝性脑病的哪个阶段,烹饪肉类时应选择清淡的方式,如清蒸、白煮等,避免采用油炸、红烧等方式添加过多的油脂和调料,因为过多的油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而复杂的调料也可能对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进而间接影响肝性脑病的病情。例如清蒸瘦肉,既保留了瘦肉中的优质蛋白质,又避免了过多不良因素的添加,利于患者食用。



